2009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精析版.docVIP

2009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精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解析卷)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⒈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⑵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⑴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⑵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⑶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斗牛之间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确定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信息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这种筛选与提取,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材料的基本涵义,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代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题大都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信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参考答案】⑴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参考答案】⑵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

文档评论(0)

追风少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