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文学】第四讲__银河系_河外星系_2.ppt
§4.4 核球和银晕 1. 核球 (bulge) (1) 特点 银心在人马座方向, 椭球形,大小 ~ 6×4 kpc, 恒星分布十分密集, 数密度~ 1,600 ly-3, 是银河系平均恒星密度的105倍。 (2) 光学观测 在光学波段,核球附近区域受星际气体和尘埃的遮挡。 辐射主要来自年老的星族I天体(如红巨星)。 (3) 红外与射电观测 观测表明银心区域的恒星分布高度密集(~ 5×104 pc-3 ),比太阳附近恒星密度高107倍。 强射电源——人马座(Sagittarius) A 银心的射电观测 银心周围100 ly范围: 从人马座A延伸出射电弧, 平行射电弧与银道面垂直, 射电弧的形态与本地磁场有关。 银心的射电观测 银心周围10 ly 范围: 热电离气体的热辐射, 旋臂状形态。 (4) 银心 (nucleus) 由银心附近恒星的运动推测在银心集中了~3×106 M⊙的质量。 人马座A的尺度 10 AU ?大质量的黑洞? 2000年10月26日Chandra卫星观测到银心X射线源的爆发现象。在几分钟内,亮度增大约45倍。约3小时后,亮度快速回落到爆发前的水平。 造成光变的原因被认为是大质量黑洞的物质吸积。 2. 银晕 (1) 球状星团 年老的星族II恒星、以银心为中心球状分布, 在椭圆轨道上绕银心旋转(V~100 kms-1), 离银心最远距离达100 kpc。 (2)热气体 Chandra卫星的观测表明在银晕中存在大量的热气体。 (3) 暗物质 (dark matter) 由银河系的自转曲线得知,银晕中的不可见物质质量远远超过银河系可见物质质量。 暗物质的特征:在所有波段都不产生辐射,仅有引力作用。 暗物质的可能成分 : ①MACHOs (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 如褐矮星、行星、致密星、电离气体等。 ②WIMPs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 如质量非零的中微子或其他未知亚原子粒子。 §4.5 银河系的起源 1. 观测线索 银河系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动力学特征:金属元素丰度越低的天体离银道面越远(星族I—星族II)。 基本假设 恒星诞生于星际气体云中,它们的元素丰度反映了气体云的元素丰度。 恒星(球状星团)继承了气体云的转动。 大质量恒星演化得快,将核合成产生的重元素抛射到周围的星际介质中。随着银河系的演化,新形成的恒星的金属丰度逐渐增加。 2. 银河系的起源 (2) 银晕形成 云块在坍缩过程中不断碎裂成为更小的团块。 大约100亿年前,团块形成第一代(星族II)恒星(球状星团)。 球状星团保持坍缩气体云的特征:球对称分布,以无规则轨道绕银心旋转。 第一代恒星中的超新星爆发过程使气体云中重元素丰度逐渐增大。 迄今球状星团中的恒星只剩下低质量恒星。 (3) 银盘形成 气体收缩的同时旋转加快,形状变扁,银盘出现。 银盘密度不断增加,第一代星族I恒星形成,恒星以圆轨道绕银心转动。 随着恒星的演化和超新星爆发,新生恒星金属元素丰度逐渐增加。 银河系的外晕可能形成于银河系和其他小星系间的相互作用。 3. 星系的相对数目 目前可观测宇宙中大约有4×1010个星系。 不规则星系数目最多,其次是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 §4.7 测量星系 星系距离的测量 (1) 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量星系距离 最远距离:~20 Mpc (2) 标准烛光法 (the standard candle) 通过比较星系中可证认的某些标准(明亮)天体的视星等和绝对星等来确定星系的距离。 特点: 光度高且基本恒定。 星系M100中的造父变星 (3) 红移法 1912-1920年,V. M. Slipher通过测量旋涡星系谱线的Doppler位移发现绝大多数的星系具有谱线红移,即它们正在远离银河系。 1929年Hubble与Humason发现由星系谱线红移得到的星系退行速度V与星系的距离D成正比,称为哈勃定律 V=H0×D其中哈勃常数H0=57-73 kms-1Mpc-1 Hubble Humason 哈勃定律的意义 哈勃定律反映了宇宙的膨胀 由宇宙膨胀引起的星系的谱线红移称为宇宙学红移 (cosmological redshift)。 星系的距离D=V/H0 如果宇宙的膨胀是均匀的,可以确定: 宇宙的年龄 t=D/V=1/H0 星系的退行表明在过去它们必定离得很近,宇宙膨胀的起点是什么? 2. 星系质量的测量 (1) 旋涡星系的自转曲线 谱线位移 →自转速度 → 质量 星系 NGC 247:蓝色和红色分别表示恒星和HII 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