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國歷史文庫
史 記
下
漢· 司馬遷 著
史記
史記卷六十一
列傳一 伯夷列傳
索隱列傳者,謂即列入臣事迹,令可傳於後世,故曰列傳。
正義其人行迹可序列,故雲列傳。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詩書雖缺,①然虞夏之
文可知也。②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閑,嶽牧鹹薦,乃
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③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
④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
⑤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
此何以稱焉?⑥太史公曰:餘登箕山,⑦其上蓋有許由頉
雲。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餘以
所聞由﹑光⑧義至高,⑨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⑩
注①索隱按:孔子系家稱古詩三千餘篇,孔子刪三百五篇
爲詩,今亡五篇。
又書緯稱孔子求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秦穆公,凡三千
三百三十篇,乃刪以一百篇爲尚書,十八篇爲中候。今百篇之
內見亡四十二篇,是詩書又有缺亡者也。
注②索隱按:尚書有堯典﹑舜典﹑大禹謨,備言虞夏禪讓
之事,故雲“虞夏之文可知也”。
注③正義舜禹皆典職事二十餘年,然後踐帝位。
史記
注④索隱言天下者是王者之重器 ,故莊子雲“天下大器
”是也。則大器亦重器也。
注⑤正義皇甫謐高士傳雲: “許由字武仲。堯聞致天下而
讓焉,乃退而遁于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隱。堯又召爲九州
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
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爲九州長,惡聞其聲 ,是故
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 ?
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汙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許由
歿,葬此山,亦名許由山。”
在洛州陽城縣南十三裏。
注⑥索隱按: “說者”謂諸子雜記也。然堯讓于許由,及
夏時有卞隨﹑務光等,殷湯讓之天下,並不受而逃,事具莊周
讓王篇。正義經史唯稱伯夷﹑叔齊,不及許由﹑卞隨﹑務光者,
不少概見,何以哉?故言“何以稱焉”,爲不稱說之也。
注⑦索隱蓋楊惲﹑東方朔見其文稱“餘”,而加“太史公
曰”也。
注⑧索隱謂太史公聞莊周所說許由﹑務光等。
注⑨索隱謂堯讓天下于許由,由遂逃箕山,洗耳于潁水;
卞隨自投于桐水;
務光負石自沈于盧水:是義至高。
注⑩索隱按:概是梗概,謂略也。蓋以由﹑光義至高,而
詩書之文辭遂不少梗概載見,何以如此哉?是太史公疑說者之
言或非實也。正義概,古代反。
孔子曰: “伯夷﹑叔齊 ,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求仁
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①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②父欲立叔齊,及父卒,
叔齊讓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
史記
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
歸焉。③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爲文王,東伐紂。伯
夷﹑叔齊叩馬而諫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
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義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
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④采薇而食之。⑤及餓且死,作歌。
其辭曰: “登彼西山兮,⑥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
矣。⑦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⑧於嗟徂兮,命
之衰矣!
⑨遂餓死于首陽山。
由此觀之,怨邪非邪?⑩
注①索隱謂悲其兄弟相讓,又義不食周粟而餓死。睹音鷪。
軼音逸。謂見逸詩之文,即下采薇之詩是也。不編入三百篇,
故雲逸詩也。可異焉者,按論語雲“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今其詩雲“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
是怨詞也,故雲可異焉。
注②索隱按: “其傳”蓋韓詩外傳及呂氏春秋也。其傳雲
孤竹君,是殷湯三月丙寅日所封。相傳至夷﹑齊之父,名初,
字子朝。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齊名致,字公達。解者雲夷,
齊,諡也;伯,仲,又其長少之字。按:地理志孤竹城在遼西
令支縣。應劭雲伯夷之國也。其君姓墨胎氏。正義本前注“丙
寅”作“殷湯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