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液压支架以液压为动力实现升降、前移等运动,既能支撑又能维护顶板的支护设备,为采煤工作面综合机械化的主要设备。和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及胶带输送机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包括采、支、运等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液压支架能可靠而有效地支撑和控制工作面顶板,隔离采空区,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保证作业空间,并且能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机械化移动,不断地将采煤机和输送机推向煤壁,从而满足了工作面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1.1立柱设计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总数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煤矿的总和。综采技术经过30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已初见成效。发展综采技术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重要任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工作面配套、提高设备可靠性、提高开机率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综采设备,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与此同时,煤炭科学研究院及相关厂矿共同开始了对液压支架的科研和技术攻关,至80年代末,已先后研制成功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和特厚煤层综采成套设备和技术,基本上取代了进口,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48.38%,相继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的矿井。国产综采设备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综采设备已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先后出口到美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液压支架是综采工作面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投资约占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总投资的70%左右,其作用不仅是支护顶板、维护安全作业空间,而且要推移工作面输送机和采煤机。因此,液压支架的性能和可靠性是决定综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液压支架与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及胶带输送机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包括采、支、运等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液压支架能可靠而有效地支撑和控制工作面顶板,隔离采空区,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保证作业空间,并且能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机械化移动,不断地将采煤机和输送机推向煤壁,从而满足了工作面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在煤矿机械中液压缸的应用比较广泛,掘进机、采煤机的摇臂,刮板输送机的可伸缩机头部分的动作都是靠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尤其是在液压支架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通过液压缸(通常称为立柱千斤顶)的往复运动来实现的。一个150米长的综采工作面,一般就有1000多个立柱千斤顶在工作,如果是放顶煤工作面,立柱千斤顶数量则更多。作为液压系统地执行元件立柱千斤顶数量庞大且往复运动次数多,容易出现问题,维护和更换密封所需要的总时间就长,直接影响了开机率和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所以,立柱千斤顶的高可靠性是煤矿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前提。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煤炭开采回收率的调控,液压支架的开采高度也向两极化发展,薄煤层支架走向越来越低,中厚煤层支架走向越来越高,对支护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支架适应的煤层倾角也越来越大,支架形式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向两柱掩护式和四柱支撑掩护式架型发展,架型结构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更先进,参数向高工作阻力、大中心距(1.75 m、2m)发展,结构件材料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强度钢材,例如屈服极限69MPa以上的钢板,支架的寿命和可靠性要求大大提高,高端支架的耐久性试验循环次数达50 000次。立柱千斤顶也随之向大缸径、大伸缩比发展,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立柱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统计郑煤机集团近两年生产的产品中,适用于大采高、大倾角、薄煤层的液压支架占了70%左右。
目前,国内的行业标准《MT313-92液压支架立柱技术条件》、《MT97-92液压支架千斤顶技术条件》中对立柱千斤顶的实验要求相对宽松(表一),总体低于国外标准。国内煤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要抢占国际市场,产品的性能要经得住国际上其他国家相应标准的检验。立柱千斤顶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进而提出应用现代化软件和手段对千斤顶、立柱进合理分组,建立立柱、千斤顶三维参数化模型,对千斤顶、立柱的安全系数、强度、稳定性等进行计算校核,并开发简单易用的千斤顶、立柱的分析校核软件,为优化立柱、千斤顶结构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设计效率和缩短加工制造过程,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表1-1:国内立柱千斤顶强度试验标准与欧洲标准对比表
MT97-92 MT313-92 EN1804-2 千斤顶至最大行程,轴向以额定工作压力150﹪加载,保持5min 立柱至最大行程,轴向以额定工作压力150﹪加载,保持5min 工作油缸用其许可压力的80%全部伸出,接着将压力腔闭锁住,然后用一个外力对工作油缸加载,外力大小为许可力的2.0倍或1.5倍(冲击) 千斤顶处于最大和最小长度,分别对活塞腔和活塞杆腔以额定泵压125﹪加载,保持5m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