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素,一个失却诚敬的可怜悯者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八.doc
罗素,一个失却诚敬的可怜悯者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八
李树明撰
一
不能不说唐太宗“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新唐书·太宗》)但因其治世学问有失诚敬,而多为后世讥笑。
公元一千一百七十一年十一月的某天,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当着满朝文武官员说:“唐太宗是一位有道明君,却对高宗说:‘你对李责力 没有什么恩德,所以我现在故意把他调出去任地方官,待我死后你立即将他调回做宰相,他会从心里感激你,效死于你的。’作人君的人,有什么必要玩这种虚伪的手法呢?受了父亲的恩惠,能不报答儿子吗?故我使用臣下,惟以诚相待。”金世宗一席肺腑之言,赢得了满朝文武大臣山呼“万岁”。又过了一十五年的寒冬某日,金世宗完颜雍再次讥讽唐太宗“吮疮剪须,皆权谋也”(《金史·世宗》)。
具有“小尧舜”美誉的金世宗嘲讽唐太宗也就罢了,可是连那以昏庸著称的大明万历皇帝竟也毫不客气,拍案而起,怒斥:“唐太宗胁父弑兄,家法不正,岂为令主?”并一脚将贞观二十二年踢出了华夏五千年历史之外(《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五,万历十六年乙丑)。
治世学问讲究诚敬,其他学问则更要如此。因为学问大海惟信能入,而信全凭诚敬。无所诚敬,则无所信,无所信就无所学,故“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正如常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是以,净土宗印祖在其《印光大师文钞》中连篇累牍反复叮咛学人务必“竭诚尽敬”。
众所周知,东坡居士曾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并非身在此山中,而是身在庐山心在云,不得诚敬之故也。
东坡居士在史学上的定位应该是儒学、道学、佛学以及文学艺术诸方面大家,但实在不是学儒、学道、学佛的实干家。虽说居士学问有高山大河之势,千年艳羡,但仍难免世智辩聪之嫌。因此,有谚语斥之:“古不学苏东坡,今不学梁启超。”
居士才高,不免自狂,有失诚敬。平日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到做不来,因此而未得大丈夫真实利益,落得个生死凡夫之结局。真学问不在形式,在于实质,在于诚敬、老实、真干。
会说不会干,不是真学问。
古有中国苏东坡,今有世界罗素伯爵。
二
出身名门望族的罗素伯爵,究其一生,极具黑色戏剧之幽默。
作为家庭出身背景那么好,几代都享受政府恩荣,祖父曾两度出任过英国首相的罗素伯爵,不但不感恩政府,还老是和政府过不去,动不动就来个逮捕入狱、被政府强行拍卖家私作为罚金等等,简直斯文扫地。年轻不懂事也就罢了,都九十岁老人了还领头闹事出入监牢,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身为世界著名哲学家罗素,居然没有因为其哲学著作获过任何奖;而从未写过任何文学作品、情妇一大串、婚姻乱糟糟的风流才子罗素,竟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竟然是《婚姻与道德》;作为世界哲学界泰斗罗素,一生从未曾在学术界担任过任何公职,却于“和平主义运动”中担任了“拒服兵役联谊会”代理主席、“核裁军行动委员会”主席等;在全英国闹不团结、在家庭搞分裂的罗素,却成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组织,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行情还一直看好……
好像罗素想得到什么,却偏偏就不什么罗素;不想什么,却偏偏又什么罗素。那句“有意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的中国俗话,好像因了英国罗素伯爵才更有足够理由得以成立,冲出国门崛起世界鸟语之林。
这是否也算“罗素悖论”又一经典案例呢?是否是那古老“往昔之井”一直在遥控着罗素呢?
话说回来,这么一位在矛盾尖锐冲突中穷折腾之罗素伯爵,却出人意料地长寿。不少人盼着罗素不得好死,可是他老人家身子骨却硬朗得很。盼他不得好死者,都盼得不耐烦翘过去了。一九七0年二月二日,罗老终于以九十八岁高龄,在家中慢腾腾地闭上了那对亮晶晶颇为淘气的大眼睛……以中国人所谓寿终正寝的吉祥方式,告结了那“生来便是一位招惹是非的人物”之性命(《罗素与中国》第163页;冯崇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北京版)
于是“罗素研究”进入一个全新历史时期,研究家想怎么罗素就可以怎么罗素,罗素再也不能“罗素有话说”了。
罗素生前,“罗素研究”就已经风靡全球。一九六四年居然就有人预付二十五万美金巨款定购罗素藏书、手稿、信件等,以建立罗素档案馆;许多辞书皆誉罗素为“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等等……罗素盛名之隆,由此可窥。
久负盛名,一向不甘寂寞,积极入世,作为贵族知识分子的罗素伯爵,自然就时常染指“罗素研究”。其中,最为幽默的是那部令罗素都拍案惊奇之作——《罗素哲学》。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有好事者邀请到世界各地对罗素哲学感兴趣的二十一位哲学界名人,以分工合作方式,就罗素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