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保护能否走市场化道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保护能否走市场化道1.doc

案 例 建筑保护能否走市场化道路? 苏州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控制保护古建筑200处,总建筑面积达33.8万平方米。但有不少古建筑常年失修,濒临坍塌,需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控保建筑的保护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江南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文物古建筑总量50%以上的民居建筑部分,长期以来只偶有零打碎敲的修修补补。 原因很简单:缺钱。 市房管部门公房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较好地修复保护每平方米约需1000元,就是100万;这还不算搬迁费用,在居民杂居的古宅中,每搬迁一户面积在四五十平方米的住户要10万元。但事实上,房管部门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根据1993年后的房租标准,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租金为0.70元,1000平方米为700元,连发公房管理员的工资都不够。 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此时被提出来似乎有些“水到渠成”的感觉。好处很明显,售出的古建筑,业主自己会维修,而从中获得的资金可投入其它古建筑的维修保护。 老宅上市,该怎么卖 ? 市场对新推出的老宅反响颇佳。据了解,对古建筑有意者主要是海外华人,还有在苏有业务的南方企业,或是居住用,或是做办公场所。还有不少房地产商人也瞄准这一块想做投资。 有需求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老房子看着好看,住着未必舒服,如像楼梯窄而陡,上下不方便;古建筑中还有规定不能用明火,但若要居住其间,厨房禁火让人难以适应;更有许多小巷深处的老宅,汽车无法直达。 在古建筑定价上也颇费斟酌,太高则门槛过高,吓退客户,太低则有国有资产流失之虞。 古建筑不能一卖了之 ,问题还在接踵而来。 “不是卖,是保护”,在接受采访时,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一再强调这一点,这种坚持中,隐含着某种担心——保护与开发站在不同角度上,会有矛盾。 走向市场的古建筑,不能否认是一个商品。但正因为是古建筑,不是普通商品,不能像甩包袱,卖完算数。将开发与保护联结起来的是“有效保护”,让控保建筑“活”起来。扔在那里,不拆,让其自然坍塌,并非有效保护。找一个合适的主人,能对其负责,保养,不失为一种办法。 由此,双向选择在交易中显得特别重要。业主在选,“我们也在选业主”,这位负责人说,买主要有对古建筑的热爱,有保护的责任感,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但是一个亟须填补的空白是对古宅出售之后,业主成了保护的责任主体,该如何维修养护才算妥当?当发现业主不能尽其保护之责时,政府部门是否有权强制回购?这些目前都尚无细则可循。 还有人担心,售出的古建筑成为私宅后,是否就不再对外界开放,古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会否受到影响? 千头万绪,最后还得归结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对古建筑保护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须制定相应政策来处理。据悉,目前有关苏州市古建筑的保护条例,已进入人大审议程序,人们期待着面前的问题能有好答案。 10月23日,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通过《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其中第十五条规定:“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者租用古建筑”;第八条规定:“古建筑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1.按照古建筑保护的要求进行日常养护、维修,2.落实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3.接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古建筑保护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12月3日,中私人可购卖苏州古建筑政策已紧急叫停,原因是它与新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抵触 苏州文化局文物处潘处长在向记者解释《苏州古建筑保护条例》时说:“《条例》的设想是反映了对古民居不仅要控制,而且要维修保护的要求,把维修、改造和日常保护性措施都纳入规范化管理,并确定法律保护的责任人。”但令苏州文保单位感到尴尬的是,《中国文物保护法》修订案在《苏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后一个月姗姗来迟,尽管修订案放松了对私人收藏文物的流通许可,但仍明确规定,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不得转让和抵押。 “两者确实有不一致的地方。”潘处长说,“我们的考虑主要是结合苏州的实际情况,苏州地面古建筑数量仅次于北京,政府财政有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是一条新思路。而且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这样的社会需求。文物本身不可再生,也许私人买下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总比看着文物自然损坏要好。”“对古建业主我们有严格规定,例如不能对古建布局、结构和装修进行改变,不得改换现代材料门窗,电线线路也要规范。《条例》对违反者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潘处长最后说,“小法必须服从大法,我们将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修改《苏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继续探索新的保护方式。 案例分析: 苏州市政府过去在古建筑保护方面采用的是“直接提供”这一传统工具,即由政府出资并承担维护和修缮责任。因为政府无力保护所有古建筑,而古建筑又有市场需求,苏州市政府开始尝试“变更产权”这一新工具,

文档评论(0)

yyh2000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