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1.3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pdf
第三节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①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
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
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②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时期,地球两极均存在
大陆冰盖,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③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时期由于气候的冷暖波动,
发生了频繁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④活跃的地壳运动:
• 水平运动
• 喜马拉雅山向青藏高原推进8cm/a;
• 德国巴伐利亚地区水平运动速度达18cm/a;
• 印度大陆向喜马拉雅山运动速度约为1-2cm/a。
• 垂直升降运动
• 芬兰南部沿海,上升速度0.1-0.4cm/a;
• 丹麦西部沿海以0.1cm/a速度下降;
• 天山的升降为1mm/a,最大达4.4mm/a 。
• 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和华北平原等的大幅度下降。
二、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代 纪 世 年龄(Ma )
新生代 第四纪(Quaternary) 全新世(Holocene) 0.0117
(Cenozoic)
更新世(Pleistocene) 2.588
新近纪(Neogene) 上新世(Pliocene) 5.332
中新世(Miocene) 23.03
古近纪(Paleogene) 渐新世(Oligocene) 33.9 ±0.1
始新世(Eocene) 55.8 ±0.2
古新世(Paleocene) 65.5 ±0.1
•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
– 第四纪年代学
–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及其研究
– 第四纪生物界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 人类的出现与演化阶段
– 第四纪地层及阶段划分
• 学习重点,需熟练掌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1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3章地下水的运动.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4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6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pt
- [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岩石学教学资料]矿物岩石学变质岩实习二.ppt
- [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岩石学教学资料]矿物岩石学矿物学实习.ppt
- [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岩石学教学资料]矿物岩石学岩浆岩实习二.ppt
- [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岩石学教学资料]矿物岩石学岩浆岩实习一.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八章地下水系统.pdf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1.pdf
- MATLAB统计功能与SPlus对比.pdf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五章包气带水的运动.pdf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四章地下水的运动.pdf
- [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2.5第四纪基本问题第四纪地层及阶段划分.pdf
- [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4.1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pdf
- [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3.1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pdf
- [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8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pdf
- [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14工作方法.pdf
- [电工及电子技术第2版课件]第9章.pdf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一章水文循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