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1.ppt
2.油气初次运移相态的演变 (1)影响油气初次运移相态的主要因素 ①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 ②烃源岩的埋深: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喉道直径 ③地层中孔隙水的多少 ④地层的温度、压力状态 (2)油气初次运移相态的演变 ①未成熟阶段: 烃源岩:埋藏浅、孔渗性好、含水多 烃类型:生物气、少量未熟油 相态:水溶相(气) ②成熟阶段 烃源岩:埋藏较深、 孔渗性差、 含水少 烃类型:Ⅰ型:油为主 Ⅲ型:气为主 相态:Ⅰ型:油溶气 油相 Ⅲ型:游离气 气溶油 ③高成熟阶段 烃源岩:埋藏深、 孔渗性很差、 含水极少 烃类型:湿气 相态: 游离气相 气溶油相 ④过成熟阶段 烃源岩:无孔渗性 不含水 烃类型:干气 相态:分子扩散、气相 油气运移的相态总结: ①石油主要是以游离相态运移的; ②水溶相态和游离相态对天然气的初次运移都是重要的,天然气还可以呈扩散状态运移 ③油气可以以互溶(油溶气、气溶油)相态运移 ④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相态是演变的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 第2节 油气初次运移 目前,以微裂隙作为油气运移主要通道的观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承认。 当孔隙流体压力增大到超过岩石的机械强度时,泥岩中便可产生微裂隙。 微裂隙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增大了通道,降低了阻力。 当流体释放后,压力减低到一定限度时,微裂隙又会封闭,开始再一个循环。 因此,油气的排出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运移是断续、脉冲、幕式进行的。 孔隙(未熟-低熟阶段)和微裂缝(成熟-过成熟阶段) 5-微裂隙(早期收缩裂隙被 蛋白石充填) × 178 (渤l07井,ZH-38,1083m,Ng,含粉砂泥岩) 6-平行层理的张裂隙 × 178(渤l02井,ZH-2,1163.02m,Ng,粉砂质泥岩) 7-平行层理与斜切层理的裂隙 × 178(营26井,Do-2,728.62m,Nm,粉砂质泥岩) 8-铸膜孔,生物碎片平行层理分布 ×178(面20井,Do-4,1105m,ES3中,含粉砂灰质泥岩) 例:济阳坳陷泥质岩的孔隙 (祝总祺等,1 9 9 6) 小结:生油层孔隙压力升高所导致的微裂隙系统可能是初次运移的重要通道。此外,收缩了的干酪根之间、矿物颗粒与干酪根之间、次生晶体之间的纹层面、裂缝和断层等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1.压实作用产生的瞬时剩余压力 (1)压实流体排出机理 有效应力定律: ①压实平衡状态(正常压实状态) 岩石骨架颗粒达到紧密接触 孔隙压力为静水压力 无孔隙流体排出 颗粒+流体 ②压实欠平衡状态 岩石骨架颗粒进一步重新排列 孔隙压力超过静水压力, 形成瞬时剩余压力 孔隙流体排出 颗粒+流体 新沉积物的沉积增加了上覆压力 ③沉积物恢复压实平衡状态 ① ② ③ ①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压实平衡状态 新沉积物的沉积 欠平衡状态 静水压力 流体排出 压实平衡状态 瞬时剩余压力 静水压力 新沉积物的沉积 压实平衡状态与欠平衡状态的交替和循环 (2)压实流体排出方向 ①沉积物等厚,垂向运移(向上) 剩余流体压力的大小等于上覆新沉积物的负荷与孔隙水的静水压力之差: dPl=(ρb0-ρw)g·l0 式中,dPl为剩余流体压力; ρb0为新沉积的l0沉积层的密度; ρw为地层水的密度; l0为新沉积的沉积层的厚度; g为重力加速度。 (2)压实流体排出方向 对于新沉积物横向厚度均等时,横向剩余压力相等,即不存在横向剩余流体压力,只存在垂向剩余压力梯度: dPl/dH=[(ρb0-ρw)gl0]/l0 =(ρb0-ρw)g ①沉积物等厚,垂向运移(向上) ②楔状沉积物,从厚处向薄处运移,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 当新沉积层横向厚度有变化时,例如楔状沉积物,厚度l0与厚度h0两点垂向剩余压力梯度均为 dP/dX=(ρb0-ρw)g ②楔状沉积物,从厚处向薄处运移,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 同时,两点间存在横向压力梯度: dP/dX=[dPl-dPh]/x =[(ρb0-ρw)·g·l0-(ρb0-ρw)·g·h0]/x =(ρb0-ρw)·g·(l0-h0)/x ④碎屑岩盆地压实流体运移规律: 从泥岩向砂岩, 从深部向浅部, 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 ③砂泥互层:从泥岩→砂岩 在这种情况下,压实流体不仅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体结构与功能教案仅供参考.pptx VIP
- 物探报告范例.pdf VIP
- 三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一项目三任务三协助老年人进行口腔吸痰.ppt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完整版2025年开学思政第一课.ppt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ppt VIP
-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最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