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2011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2、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果 (1)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附: 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邓小平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6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 (3) 1957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并且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 原因和表现 (1)原因: 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问题和情况。 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经济建设上容易急于求成,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2)表现: 在经济建设上容易急于求成; 在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1962)上的讲话“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毛泽东文集》第 8卷,第 305页,,人民出版社,1999。)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 (1)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2)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3)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5)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3、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同志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朱德、邓子恢等 总之,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

文档评论(0)

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