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微生物学课件41.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诱变育种:是用物理或化学的诱变剂使诱变对象内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性状变异并通过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发酵工业和其他微生物生产部门所使用的高产菌株,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诱变育种而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的。 (七)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步骤: 原始菌种 纯化 斜面/肉汤培养 单孢子/单细胞悬液 诱变剂处理 平板分离 移至斜面 小试 中试 初筛 复筛 计算存活率 观察形态变异,挑单菌落 良种保藏 原菌种特性鉴定 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 选择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 ↓ 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 ↓ 诱变处理 ↓ 筛选 ↓ 保藏和扩大试验 1.出发菌株的选择: 出发菌株———用来育种处理的起始菌株 ◆出发菌株应具备: ①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高; ②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 ◆出发菌株的来源; ①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 ②历经生产考验的菌株: ③已经历多次育种处理的菌株: 2.制备细胞悬液 要求: ①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并使细胞处于同步生长; ②细胞分散且为单细胞,以避免表型迟延现象(phenotypic lag); 方法: ①玻璃珠打散10-15min; ②加0.3%吐温80(表面活性剂) ③用无菌脱脂棉过滤。 制备: 物理诱变剂——生理盐水(0.85%NaCl) 化学诱变剂——缓冲液 浓度: 细菌、放线菌 108个/ml 霉菌、酵母菌 106个/ml 表型迟延现象:指某一突变在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才在表型上显示出来,造成不纯的菌落。 产生原因: ①分离性迟延现象 ②生理性迟延现象 3.诱变处理: 诱变剂的作用: ①提高突变的频率 ②扩大产量变异的幅度 ③使产量变异朝着正突变或负突变移动 剂量的表示法: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诱变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诱变处理前,一般应预先作诱变剂用量对菌体死亡数量的致死曲线,选择合适的处理剂量。—致死率是最好的诱变剂相对剂量的表示方法。 最适剂量的选择:产量性状的育种中多倾向于低剂量(致死率在70~80%) 选择诱变剂的种类:在选用理化因子作诱变剂时,在同样效果下,应选用最方便的因素;而在同样方便的情况下,则应选择最高效的因素。在物理诱变剂中,尤以紫外线为最方便,而在化学诱变剂中,一般可选用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的“超诱变剂”,如NTG。 简便有效的诱变方法:紫外线的照射最为方便。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方法尤其是中止反映的方法很多,实际工作时可参看有关书籍。一种较有效的简易处理方法的大致操作步骤是:先在平板上涂上出发菌株细胞,然后在平板上均匀地放上几颗很小的诱变剂颗粒(也可放吸有诱变剂溶液的滤纸片),经培养后,在制菌圈的边缘挑取若干突变菌落,分别制成悬浮液,然后将其涂在一般平板表面使长出许多单菌落,最后可用影印培养法或逐个检出法选出突变种。 诱变处理方式: 单一因子处理: 复合因子处理: 两种以上因素 先后使用 同时使用 单一因子重复使用 4. 菌种筛选 4.1 筛选方案: 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 初筛的目的: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 可见,设计和采用效率高的筛选方案和方法极其重要。 以选育高产突变株为例,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概括如下: 第一轮: 一个出发菌株→→→选出200个菌株→→→选出50株 →→→选出5株 诱变处理 初筛 (每瓶一株) 复筛 (每瓶四株) 第二轮: 5个出发菌株→→→ →→ → 选出50株 →→ →选出5株 40株 40株 40株 40株 40株 诱变处理 初筛 复筛 (每瓶一株) (每瓶四株) 4.2 变异菌的一般筛选方法 4.2.1 平皿快速检测法 变色圈法 透明圈法 生长圈法 抑菌圈法 梯度平板法 4.2.2 摇瓶培养法 * 见书162页 * 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original strain) 选用出发菌株的一般原则: ①最好是经过生产中选育过的自发变异菌株; ②采用具有优良性状的

文档评论(0)

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