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运动学.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成站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蹲等大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最稳定又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对合装置和控制系统。 (一)髋关节组成 髋关节是多轴性球窝状关节,由股骨的股骨头和髋骨的髋臼两部分组成,其中心位于腹股沟韧带中1/3稍下,关节面相互成曲面状,但大小不等,也不完全适应,只在完全伸展并轻度外展及内旋时紧密对合,年幼时其表面更似卵圆形,随年龄增长而变成球形。 髋关节在结构上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髋臼周边有软性髋臼唇使之加宽加深,并超出半圆; ②股骨头成球形,与髋臼相匹配; ③股骨头凹处有圆韧带与髋臼相连,内有血管可为股骨头提供营养; ④股骨颈狭长,与股骨干成角度,具有力学意义及增加髋的活动范围; ⑤周围有紧张而强大的韧带保护; ⑥周围有丰富的肌肉覆盖; ⑦关节囊厚而坚韧。 (二)髋关节的运动 1.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 (1)屈、伸:髋关节在矢状面内围绕横轴前后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范围:髋关节屈0°~125°,伸0°~15°。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3)内旋、外旋:髋关节在水平面内绕纵轴旋转。 范围:内旋、外旋范围分别为0°~45°,但旋外运动大于旋内运动。 髋关节的内收和外旋运动有下列三种体位测量方法: A.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B.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C.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2.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关节窝深 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加上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窝,几乎使整个股骨头被包绕在关节窝内,因而使髋关节活动时股骨头不易脱出。 (2)关节囊厚而坚韧 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 (3)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 韧带加固髋关节。如其中的髂股韧带最为坚韧,可随髋关节后伸而逐渐紧张,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再如当髋关节紧密对合时,耻骨韧带及坐骨韧带也产生紧张,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外展、内收或旋内的作用。 3. 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研究显示: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另有研究显示: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12°和13°。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外展7°、内旋5°和外旋9°。 (三)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解剖结构使它既具有先天的稳固性,又有很大的活动幅度。 1.髋关节及功能结构 股骨和髋骨通过股骨头和髋臼借关节囊、韧带等紧密相连,形成髋关节,并呈现诸多重要的功能结构。 (1)拱形结构 正面观,骶骨前宽后窄,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骶髂韧带等,具有阻止骶骨转动或滑脱的作用。双侧髋关节与骨盆在支持体重时,支持力最大。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经骶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弓”,坐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 作用: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载荷而又可缓冲震动等功能。 (2)股骨头和髋臼的精确对合 股骨头与髋臼所形成的髋关节结合比较紧密,并有一系列结构使其难于脱位。 ①股骨头 股骨头是髋关节球臼结构中的凸出部分,相当于圆球的三分之二,方向朝上、内、前。有一凹陷,称股骨头凹,有圆韧带附着。股骨头的关节软骨,厚薄不一,中内侧面最厚,周边部最薄。与髋臼相比,股骨头的关节面较大,以便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② 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中央为髋臼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由髋臼横韧带连接,使它与股骨头紧密贴合。周围有关节唇,使髋臼变深,以防脱位。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这种解剖结构与股骨头脱位后所处位置有一定关系。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重区,厚而坚强;髋臼后1/3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此两部分均须相当暴力才能引起骨折。髋关节后面与坐骨神经贴近,此部骨折移位或在手术时神经易遭受损伤。髋臼下1/3(或内壁)与上、后部比较,显得较薄,造成骨折需要的暴力也较小,此部如发生断裂,对以后髋关节功能影响也较小。 ③ 内部负压增加:以上结构可使髋关节内部负压增加。有实验表明即使去掉髋周肌、关节囊,将股骨头拔开还需22kg的力。因此在大气压下髋关节在功能位时结构相当紧密。 尽管如此,当髋关节处于某种易于脱位的位

文档评论(0)

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