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历史高考试题分项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dfVIP

2007-2012历史高考试题分项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07-2012 历史高考试题分项专题 11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一)选择题  (2012 高考文综北京卷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 姆雷特》  (2012 高考文综山东卷 9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 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 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道家         C .墨家           D.法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2 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 27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 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2 高考文综浙江卷 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012 高考历史上海卷 31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 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2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 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B  【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 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 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  (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4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 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二)非选择题  (2012 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