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关于苏轼   (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 翻看中国几千年的文人图谱,苏轼无疑是其中极为光彩夺目的一个。他在文、诗、词以及书法、绘画、医药、烹饪上的造诣与贡献,令人欣赏、景仰;他的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旷达情怀,为人追慕、推崇;他的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的审美态度,亦给人启迪,推动着人们去发现世间之美。可以说,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着中国千古文人的梦想与追求。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始终能在困境中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因为他将儒家的坚毅、老庄的超然和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浑融而聚于一身,执着于人生却又超然物外。于是,我们见到的苏轼,命途多舛中却有铮铮傲骨,忠而被谤下依旧心怀浩气,放逐天涯却能在天涯海角处超脱旷达,依旧追求并实现着自己的自由与逍遥。 但苏轼也有自己的寂寞与孤独,以真性情存在的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落寞与凄凉,于是在他的文字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清冷幽旷之情,有着诗意的伤感,但并不颓废,反而还时时透出一份坚毅与执着和勇于担当的勇气。 而这首《卜算子》就是苏轼词作中少有的透满孤寂的感伤之作。让我们通过对它的赏析来体会一下苏轼的寂寞情怀与诗意感伤。 个人小见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诗   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   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   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   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   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   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80年,元丰元年,45岁 。 [注释] [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飘渺]即缥渺,隐约、悠远的样子。 [省]明白。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起笔两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寒夜图。残月一弯,斜挂于枝条疏朗的桐树枝上,已经是漏断人静的时刻了。残月,是人生的残缺,亦是人世的残缺;桐,不再是枝繁叶茂撑起的整个天地、荫庇万物的大树,而是一片萧瑟,叶子已经不在,只剩光秃秃的枝干在残月的清辉下无语独立;还有那独来独往的幽人,面对此情此景,情何以堪——于是,便把自己变作缥缈无依的孤鸿,在茫茫夜色中孤独飞翔,不再有“月出惊山鸟”的活泼,只有那面对寒枝的无奈和由此产生的无家可归的感伤。饱受传统文化摧残的苏轼是先知先觉的,他看到了时代的空虚!于是,便用残月、疏桐、幽人、孤鸿营造了弥漫天地间、挥之不散的清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更漏断,人初静的时刻,没有人见到独往来的幽人,更不会见到无痕无声的孤鸿,更何况是它的缥缈如梦幻的影子。也许是太寂寞太孤独了,空气中一丝小小的波动便带来了它内心的悸动,惊起回头,却发现原来依旧是水中花镜中月的空欢喜,而内心的孤寂依旧无人能懂。于是,只能独自一人在残月的清辉下,疏桐的清影中,凄然起舞,顾影自怜。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象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 知音难遇,知己难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神话只能是千百年来孤独文人的永恒梦想。苏轼亦不能幸免,因为有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因为对人生对时代有了太多的感悟,知音知己的出现,对他而言,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在这首《卜算子》中,我们见到了苏轼孤独内心的真实写照,又一次见到了千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