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與歷史建築之保存與維護 課程大綱 文化資產保存法規之發展歷程 文資法相關法規架構 古蹟的認知 古蹟的發見 古蹟的指定 歷史建築的指定(程序、審查) 古蹟之保存、維護 古蹟之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1/3) 民國十九年 「古物保存法」-公佈但卻從未實施過的 民國二十四年 修正 「古物保存法」-只限於原則性之規定,缺乏執行所必需的細則規定 訂定 「暫定古物之範圍及種類大綱」 包括生物、史前遺物、建築物、繪畫、雕塑、銘刻、圖書、貨幣、輿服、兵器、器具、雜物 建築物又包括城郭、關塞、宮殿、衙署、書院、宅第、園林、寺塔、祠廟、陵墓、橋樑、堤閘及一切遺址 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2/3)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文化資產保存法 」 將古蹟保存的歷程帶領到另一個階段 民國七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行政院文建會、內政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會銜發布「文化資產保存法實行細則」 使得台灣的古蹟在法令上有其根源 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3/3) 文化資產保存法 民國71年05月26日公布實施 民國91年06月12日修正 (latest)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 民國73年02月22日公布實施 民國90年12月19日修正(latest) 歷史建築登錄及補助辦法 民國 89 年 10 月 26 日公布實施 古蹟委託維護管理辦法 民國 90 年 11 月 07 日 公發布實施 重大災害古蹟應變處理辦法 民國 90 年 10 月 03 日 公發布實施 古蹟修復工程採購辦法 民國 90 年 03 月 15 日公布實施 民國 91 年 12 月 16 日修正(latest) 文資法相關法規架構 古蹟的認知(1/5) 法規上的定義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本法所稱之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左列資產」 古物、古蹟、民族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自然文化景觀、歷史建築 第二款:「古蹟:指依本法指定、公告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考古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第六款:「歷史建築:指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古蹟的認知(2/5)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 第三、三之ㄧ、三之二、四、四之ㄧ條 古建築物 年代長久之建築物,其重要部分仍完整者,包括城郭、關塞、宮殿、衙署、書院、宅第、寺塔、祠廟、牌坊、陵墓、堤閘、橋樑及其他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築物 傳統聚落 與傳統建築物群結合為一體,形成歷史風貌或具有地域性特色之區域 古市街 具有特殊地方風格,為歷史上重要之生活中心所形成之街廓 古蹟的認知(3/5) 遺址 指年代久遠之人類活動舊址,已淹沒消失或埋藏於地下,或僅部分殘存者;包括居住、信仰、教化、生產、交易、交通、戰爭、墓葬等活動舊址 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具有特殊歷史價值之文化活動地點或區域 古蹟的認知(4/5) 古蹟保存事務之權限劃分 憲法 第一百零八條第一項:左列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 第二十款:「有關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蹟之保存」 文化資產保存法 在民國八十六年修法之前 一級古蹟、二級古蹟、三級古蹟 且皆由內政部審查指定 在民國八十六年修法之後 文資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 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 分別由內政部、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審查指定及公告之,並報內政部備查 古蹟的認知(5/5) 維護、管理機關 官方 由所在地直轄市、縣 (市) 政府 授權管理使用之政府機關 委託自然人或登記有案之公益性法人 私人 古蹟所有人 受託人 登記有案之公益性法人 古蹟之發見 文資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 埋藏地下、沈沒水中或存在於地上之無主古蹟,概歸國家所有 發見人-應即報告當地警察機關轉報或逕報地方政府層報內政部處理,並得酌予獎勵,其辦法,由內政部定之 古蹟所定著之土地,必要時,政府得予購買或徵收之 公私工程施工中發見古蹟時,應即停止工程之進行,並應即報告當地警察機關轉報或逕報地方政府層報內政部處理 古蹟之指定 評定標準 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時代之遠近 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數量之多寡 保存之情況 規模之大小 附近之環境 其他有關事項 古蹟之指定 古蹟調查 古蹟之名稱、位置、種類、所定著土地地號、面積、所有權屬 古蹟所有人、管理人或占有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 (居) 所、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如係法人或其他設有管理人或代表人之團體,其名稱、事務所或營業所、管理人或代表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 (居) 所、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 古蹟之創建年代、歷史沿革 古蹟之現狀、構造、材料、建築面積、特徵 現行土地使用分區或編定使用類別、附近景觀及使用狀況 所有人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