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簋铭文唯王廿又八祀与西周年表.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簋铭文“唯王廿又八祀”与西周年表-------夏商周断代的新证据 内容提要: 公簋铭文“唯王廿又八祀”是指文王廿又八祀,它与今本《竹书纪年》、 《逸周书》、《国语》、《左传》等所记载的西周纪年是统一的;“维王某祀某月”与 “唯王某祀”有区分,其中“祀”的含义不同。以上成果有助于西周年表的重排。 关键词: 公簋 唯王廿又八祀 西周年表 尹松鹏,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省开封市,475000 尹松鹏 公簋铭文是非常重要的纪年材料,如何 将之纳入西周年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朱凤 瀚先生综合器物形制和铭文风格,认为此器属 成王、康王时期①。簋腹内底铭文4行22字: 公乍(作)妻姚 簋,遘于王令(命) 昜(唐)白(伯)侯于晋, 唯王廿又八祀。 “唯王廿又八祀”涉及西周王年与金文历 谱的排定,与《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 段成果报告(简本)》②不合。依《简本》成王 年为前1042-前1021年,在位22年;康王年为前 1020-前996年,在位25年,均无法与“唯王廿 又八祀”相对应。朱先生对此问题已有探讨,并 提出了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该铭对照 《简本》和今本《竹书纪年》年表时,在纪年方 法上产生了新的想法,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王令唐伯侯于晋”新解 关于唐迁于晋一事,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 说成王或康王令燮父侯于晋,或令其将都城从唐 迁往晋。其一,今本《竹书纪年》:“(康王) 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如 果是周王命唐迁都,那么唐按王命行事就不大可 能超出等级标准,即使超出一点,周王也不必使 人责之。因此迁都于晋可能是唐一方的意愿。其 二,燮继承的是侯位,只能称为唐侯,故唐伯不 是燮,只能是唐叔虞。其三,依今本《竹书纪 年》康王九年唐迁都于晋是在前999年,为成王 陟后第10祀,武王陟后第47祀,与“唯王廿又八 祀”无一相合。综上可知,“唐伯”是唐叔虞, 对应的王只能是成王。 今本《竹书纪年》:“(成王)八年春正 月,王初莅阼亲政。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 杜。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③“王命唐叔虞为 侯”与“王令唐伯侯于晋”两句在语法、语气上 极为相似,应是同一事。今本《竹书纪年》: “(帝辛)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即文 王薨于前1062年。次年武王即位,十二年克商, 十七年崩。次年成王即位。十年(前1035年)命 唐叔虞为侯。自文王薨至成王十年共28年,“唯 王廿又八祀”是指周文王的第28祭祀年。 《史记·晋世家》的记载说明叔虞封唐是 在周公灭唐时。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王师灭唐是在成王八年冬十月,则叔虞封唐是在成王八 年冬。根据 公簋铭文,“侯于晋”者是“唐 伯”,则八年封唐之后叔虞应是伯爵,可以推 断:十年成王命唐伯叔虞为晋侯,从伯爵升为 侯爵。 《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昔我 先王熊绎与吕 、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 王。”可知燮父约与康王同时,则成王十年之 唐伯不会是燮父。而《史记·楚世家》:“楚 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 公子吕 俱事成王。”由共事康王变成了共事成 王。成王十年,唐叔虞最多30岁左右,燮降生没 有,尚不可知,既生,亦为幼儿。 此外,《国语·晋语》:“吾闻晋之始封也, 岁在大火。”若成王十年“王命唐伯侯于晋” 岁在大火(前1035年),则前推16年至武王克 殷(前1050年)。《国语·周语》:“昔武王 代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④二者正相合。 可证《国语·晋语》“晋之始封”不是指成王 八年“封唐”,而是指成王十年“王命唐伯侯 于晋”,岁在大火;也说明武王十二年克殷,确 实岁在鹑火。那么武王在天子位的时间只剩下6 年。《逸周书·明堂》:“既克纣,六年而武 王崩。”⑤由此可见,多种文献中的西周初年 纪年相合。 二 《逸周书》“维某祀” 是指文王某祀 既然 公簋铭文“唯王廿又八祀”是指 文王二十八祀,用来表示周初的纪年,那么在 《逸周书》中讲不通的一系列“维某祀”,是 不是也是指文王某祀呢?这些年数往往被认为 是讹变或错抄,将其改动后才勉强说得通⑥。 现在可知也是“文王某祀”纪年。分析对比如 下,公元纪年依今本《竹书纪年》所定: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十二年辛 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牧野。王亲禽 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 为武庚。夏四月,王归于酆,飨于太庙。命监 殷,遂狩于管。” 《逸周书·克殷解第三十六》:“乃命 召公释箕子之囚。”《尚书·洪范》:“惟十 有三祀,王访于箕子。”二者都应是克殷不久 的事,当在武王十二年,即文王十有三祀(前 1050年)。 《逸周书·大匡解第三十七》:“惟十 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与今本 《竹书纪年》“(武王)十二年辛卯……命 监殷,遂狩于管”所记为同一件事,说明武王 十二年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