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记录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doc

《伯牙绝弦》说课记录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 课 记 录 时间:2009年12月17日 地 点 小会议室 主持人 张伟 说课人 罗修武 出席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 说课内容 《伯牙绝弦》 发 言 摘 要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本节课我围绕“伯牙为什么绝弦”这个大问题组织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 第一步,帮助学生读通古文,读准节奏; 第二步,帮助学生读懂古文,理解全文大意。这篇古文比较好理解,所以我重点在教给学生自学古文的方法以及一字多义与同义不同字的教学上。 第三步:引导学生体会知音之间的深情。这一步,我采取了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伯牙的琴声展示的想象,指导朗读,钟子期怎样赞叹。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创作,将钟子期与伯牙其他朋友做比较,想象伯牙与钟子期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会他们俩是真正的知音。 第四步:知音离去,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内心的痛苦,从而理解伯牙为何绝弦。这一步在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伯牙与钟子期的深情基础上。我也进行了课文拓展补充伯牙为追悼钟子期写的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知音之间的深情,体会到知音难觅,那么此时学生就完全理解了伯牙为什么绝弦。 最后,背诵课文,达到积累的目的。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 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 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 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 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板书: 俞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评 课 记 录 时间:2009年10月12日 地 点 小会议室 主持人 张伟 记录人 张伟 主 评 人 罗修武 授 课 人 王晓冰 出席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 评课内容 《唯一的听众》 发 言 摘 要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而之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老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