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半两的区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钱币在我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汉钱币从钱币类型上可分为半两钱币,汉代五铢钱币,王莽钱币三个部分。半两钱依铸行时间先后划分为三个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为秦国半两,统一后的谓秦朝半两,汉朝谓汉半两。半两钱历经秦汉,行用数百年,其间几经变迁,古往今来,学者多从重量、大小、文字书体风格,钱币形制的特征等,来判断半两钱的类别和时代关系,但要想严格分清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并非易事。 汉承秦制,初期仍用半两钱,并对半两钱的尺寸、重量不断探索,使它逐步达到百姓乐用的目的。元狩五年(前118年),铸行五铢钱,自元狩五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这种“五铢”钱文的铜币使用达七百余年,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铢两制的钱币和其后通宝制钱币,形成了中国钱币的两大货币体系。昙花一现的王莽新朝钱币,以其多样性和纪值币的试验及铸工精良为后世提供了实例。 一、半两钱币 秦朝(前221—前20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它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统一之前,半两钱多为圆孔圆钱,后改为方孔圆钱。钱币多由商人铸造,用以牟取暴利。战国秦半两的铸行,约始於战国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前。简公七年(前408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到了献公七年(前378年)任用商鞅变法。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咸阳,十四年(前348年)“初为赋”。租禾是实物田租,“赋”是农民交实物田租税外,仍要以货币来纳口赋。手工业者和商人也要以货币来纳税。《史记·始皇本纪》后附《秦纪》载,惠文王“立二年,初行钱”。史书上关于秦国铸钱的记载比较晚,“初行钱”不等于说秦国到了惠文王时才开始铸钱。秦国的圜钱出现较晚,但因其造型的优越,并以锱铢等重量单位计算,再加上秦国的国力影响,投放市场后,为秦统一币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赢政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单位为镒,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单位,钱币一律由中央政府铸造,第一次从制度上禁止民间私铸。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黄金主要用于宫廷对外赏赐,馈赠及大宗交易。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从而结束了六国时期钱币形制繁杂,文字各异,单位轻重不一的紊乱局面,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铸币的基本币形,使钱币的文字和形态得到了统一,铸币权的统一直接有利于币制的稳定性,他巩固加强了国家的铸币权和发行权。秦钱不铸地名,正是铸币发行权集中的反映。这种方孔外圆形制的铜钱,使用二千多年,一直至廿世纪初期,对中国货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影响到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 另外,秦朝在行用钱币的同时也使用实物货币——布。据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其中“金布律”载:“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规定每匹布的长度与宽度,目的在于统一标准,以便于作为流通手段。每匹布与铜钱的兑换率,《金布律》也作了明确规定:“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即每一匹布可以当铜钱十一枚使用。为了不许商贾重钱轻布,或者重布轻钱,《金布律》还规定:“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意即对钱与布这两种流通手段,不许有所选择。 秦朝钱币的造型极具政治色彩,圆形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半两”钱所以也就成了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下一上,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半两”意重十二铢,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如此多的六体现在秦半两上绝非偶然,“六”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是古人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含义的体现。有人认为外圆内方铜钱的这种形式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代是否已有这种观点尚不能肯定,但这种方孔圆钱的形式从此被长期固定下来,其中的偶然性中也有其必然性,因秦在战国时期已经行使半两铜钱,由于圆钱便于携带,方孔又利于锉磨,所以被长期沿用下去。秦半两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也标志着中国金属货币进入一个重量名称和货币名称统一记重货币新的时期,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金属铸币形式。 (一)先秦半两 《史记·秦始皇纪》记: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秦设市甚早。此后,经三百数十年,市渐多。献公七年,方颁制,“初行为市”。秦建县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