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杆菌灭鼠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项目必要性分析 1、项目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 近几年来,由于害鼠滋生繁殖,加之剧毒、违禁鼠药的滥用,造成天敌对鼠害生态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同时害鼠喜食作物不断增加,对害鼠的栖息环境和繁殖十分有利,使鼠害逐年加重。主要发生发展趋势:一是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据调查1999-2003年农田害鼠发生为害面积由100万亩上升到200万亩;二是害鼠密度不断上升。据鼠情监测调查,春季鼠密度(百夹捕获率)以由1999年的5.6%上升到2003年的15.9%,发生严重的地块高达20.2%。秋季鼠密度由1999年的9%上升到2003年的17.8%。平均公顷鼠洞由8个上升到17.9个;三是为害重。由于鼠密度不断上升,害鼠为害十分猖獗。农田害鼠的为害高峰期主要是春、秋两季,以春季为害较为严重,造成缺苗率在10%左右,严重地块可达20%。秋季可直接盗食成熟的粮食。据测算,平均每只害鼠年可食掉粮食9公斤左右,平均每亩损失粮食30-40公斤。据2000—2003年调查,因害鼠为害使全县年损失粮食7500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8%。害鼠不仅为害农作物盗食粮食,同时也是鼠传人体疾病流行的主要媒介。因此,开展灭鼠技术研究已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对保粮、防病乃至发展生态农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大农民仍然延续着传统化学药剂灭鼠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对环境污染大,而且极易造成人畜中毒和致死天敌。据报道,全国近三年因鼠药中毒的就有3200多人,死亡493人,家畜、家禽中毒更是不计其数。为此,国家对剧毒鼠药进行了专项整顿,继续利用剧毒鼠药灭鼠确实弊端很多,危害很大。目前一种新型的灭鼠技术,即微生物灭鼠技术在泰国、古巴、越南等60多个国家已经应用。该项技术就是利用专门寄生和传染啮齿类动物的细菌—--沙门氏杆菌,在实验室培育繁殖后配成细菌毒饵,投放喂食害鼠,使害鼠致病、致死并在鼠类间相互传染。我们计划引进该项技术并加以研究,形成适于我们当地的灭鼠新成果。这不仅可以保证灭鼠效果,而且克服了化学灭鼠的污染、中毒和致死天敌的弊端,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用途和应用领域 本项目用于农田鼠害和村屯鼠害的防治,属于农业植物保护技术应用领域。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水平及发展趋势 该项技术目前在越南、泰国和古巴等60多个国家已进入了应用阶段,他们分离和生产出了专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并在此类动物间相互传染的沙门氏杆菌菌种,把这类菌种接种到饵料上投放灭鼠,已经取得了与化学药物灭鼠相同的效果。 这项技术在我们国内已分离出了专寄生和传播于啮齿类动物的沙门氏杆菌菌种。该菌种在害鼠体内的致病性、致死性和害鼠间的传染性已经得到证实,但该技术尚未在灭鼠工作中应用。 2、国内技术引进情况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已到越南、泰国等国家进行了该项技术的考察。认为这项技术可以在我们国内进行试验示范,在害鼠为害较重、以往灭鼠技术比较先进的地区,可以先行一步进行沙门氏杆菌灭鼠的研究和应用尝试,并形成技术成果为全国引路。 3、主要研究试验内容 (1)害鼠数量、活动规律、生活习性的监测研究。 (2)实验室内高致病性、高传染性菌种培育、繁殖技术研究。 (3)实验室内饵料接种技术,菌种在不同饵料中存活能力研究。 (4)在实验室内饲养害鼠,进行不同饵料、不同接菌剂量对不同鼠种致病性、致死性和传染性的研究。 (5)饵料配制(包括主料、配料、添加剂等)技术及不同饵料害鼠喜食性、致病、致死、传染性研究。 (6)投饵技术(包括方式、时间、数量、消耗等)对害鼠致病性、致死性、传染性的研究。 (7)在田间建立1万亩微生物灭鼠示范区,在农村建立50个微生物灭鼠示范屯,进行灭鼠效果研究示范。 4、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采用室外鼠情监测,室内菌种培育繁殖、饲养害鼠和配制饵料接种,田间和村屯投饵验证的方法进行全程研究试验,最终形成一项利用沙门氏杆菌灭鼠的微生物灭鼠技术成果。 本项目所制定的技术指标明确合理,研究内容针对性强,试验方法科学,技术路线清晰,进度安排得当,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完全可以保证此项目的实施。 本项目的研制实施过程无任何污染,所培育和繁殖的沙门氏杆菌是专寄生啮齿类动物的菌种,对接触人员和家畜、家禽都是十分安全的,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不仅如此,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与剧毒化学鼠药同样的灭鼠效果,克服了传统化学药剂灭鼠污染环境,致死天敌,危及人畜的公害。 本项目最终提供的成果为以沙门氏杆菌为菌源的一整套先进的微生物灭鼠新方法。 5、技术指标 (1)沙门氏杆菌在饵料中存活3个月以上。 (2)害鼠取食后感染和传染率达100%。 (3)田间和村屯灭鼠效果达85%以上,鼠密度降至3%以下。 (4)试验区害鼠为害粮食损失率降至2%以下。 (5)无人畜中毒和天敌伤亡。 6、本技术方案与国内外水平、指标

文档评论(0)

189****3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