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立法还可以再审慎一些.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权立法还可以再审慎一些 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 收集 2005-7-2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于本月10日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物权立法备受各界关注。何谓物权?物权法有什么争议?这部法律的颁布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基本问题。 一、并不难懂的法律 《新京报》本月12日曾经以“看得见的物权,看不懂的物权法”为题刊发了一篇短文(作者署名江厚良),认为看不懂物权法的原因在于立法语言和话语风格的选择上,在“平民化道路”与“专业化道路”的争论中,立法者如何让绝大多数社会民众了解和参与,应该更有所作为。其实,我国立法风格向来走的是一条简略和通俗易懂的大众路线,物权立法是否应该采取“平民化道路”,争议并没有那么大。问题在于: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积累不够,无法创造出一套完全适应我国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的财产法律体系。这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建设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挤压,在无法完全依赖“本土资源”的情况下,我们就只有借助国外的法律概念体系,甚至是直接移植。外来的东西,不产在俺家,俺也自然就不太明白!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民法通则》的时候,很多人对于物权这一概念还很陌生,甚至一时还难以理解和接受。有人就用“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来替代(或改造)物权概念,以此“暗渡陈仓”。但是,整个物权法体系,并不是某个概念替换所能解决的。与我们整个国家发展道路一样,我们需要再度打开国门,再度跟西方世界接轨,物权立法也应顺应这一趋势。 其实,物权法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难懂。物,大多数也都是人们看得见、模得着的东西;物权,也无外乎就是人们在物上的权利。对自己享有所有权的物,人们可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它,因此这是一种最为完整的“完全物权”或称“自物权”。而对于有些物,人们即使没有所有权,但同样可以利用它,由此形成了在他人物上的权利即“他物权”。当然,利用他人的物的方式,按照物的用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挥物的使用价值,用于居住、耕种、建设等,形成一系列的“用益物权”;二类是发挥物的交换价值,用于抵押、质押和留置等,形成一系列的“担保物权”。 二、指导思想之争成为物权法制定的首要问题 物权法制定争议最大的仍然是指导思想的分歧,即对财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三分法”还是“一元论”。“一元论”主张对合法财产一体保护,“放弃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所有权类型的做法”,“放弃对某类所有制的财产特殊保护的提法”。理由是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在法律地位上应当是平等的,要平等保护,而按所有制进行“区分”必定意味着“区别对待”,即为“不平等对待”。而“三分法”则认为我国现实存在多种所有制关系,物权法作为财产法的基本法,必须反映所有制关系,“廓清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的具体权利归属,乃是我国最重大的物权立法问题”。物权法草案一度以“所有权的基本类型”为章名,进行了一些折中处理,然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再度明确三种所有权,即采“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第5章)。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官员解释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是必须维护的,而且我们虽然区分了三种所有权,但实际上是一体保护和平等保护原则。 应该看到,只要我们仍然不能放弃三种所有权的思想,财产被不平等地获得、保护与利用的情况就会存在。例如,草案提倡拾得物拾金不昧,但为何“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半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第 118条)呢?私人拾得遗失物为何反而不能取得所有权?这就是一种财产取得方式上的不平等,隐含着国家所代表的“民意”或“公共利益”判断。又如,对侵害物权加以行政、刑事保护的规定,对于是否需要纳入物权法问题,姑且存而不论;而一般性规定,第43条第2款已经明文,但草案第72条规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否是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加以强保护,而弱化对私人企业保护的某种暗示呢?还有,放弃三种所有权思想,也有助于物权立法确立“藏富于民”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到先占、时效取得等制度的建立。可见,以过去所有制为基础产生的三种所有权的思想,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制度反映,必然隐含了一些违背人性基础的伦理和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些与市民生活的基本精神格格不入的东西。 而且,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有些名为保护弱者的制度,实践中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发展。例如,农村宅基地能否转让给城里人问题。草案规定,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农民,而“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第162条)。这类规定,表面上是担心有钱的城里人“进村”了,会造成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但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