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9宁可让人饿死,不可让人拉肚子.docVIP

20090409宁可让人饿死,不可让人拉肚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末茶座令狐补充我不赞成以地域论人,拥有连国界也想超越的普世情结,但愿意破例赞扬一回温州人。温州人吃苦耐劳,富有创新精神,不但能赚钱,而且能行善。眼拙如我,也看到了他们赚钱赢得了国际声誉之外,行善也逐渐声名鹊起。4月5日,在浙江义乌,温州商人林如新不得不停止已持续65天的施粥济贫善行,给世人印证一回何为欲行善积德而不能。而据媒体报道,林如新的家乡温州,同样为救济穷困打工者,一群老人主持的“红日亭”施粥摊,因“获政府隐性支持”,已顺利运行4年之久。义乌施粥摊关闭,并非缺人缺钱,也非清明放假,而是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亲临施粥摊,查出“一是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二是如何保证碗筷消毒”等问题。对此,林如新很理解,毕竟每天涉及上千人,安全责任重大。虽然,“如果政府能够在卫生、场地方面予以指导”,他愿意继续筹款施粥,但仍不得不黯然收场。施粥不缺人,行善不差钱,偏偏难以为继,铸就了一个困局。回顾历史,施粥善行源远流长,宋人吴芾咏施粥诗,有“余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之句。眼下虽无饥荒,但求职未果、弹尽粮绝之人当有共鸣。清朝常年在京城设粥厂,非仅为灾年,且是政府行为。环视全球,各国慈善团体,向无家可归者提供食宿乃分内事,只不过施的是汉堡包三明治。食品超市用下架但尚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济贫,在海外更属寻常。可见,卫生监督部门以食品安全为由导致施粥善行夭折,实属粗鄙消极。无怪乎有网友质问:“是卫生没保障,还是政府没面子?”进而调侃:“情愿让他们饿死,也不能让他们拉肚子。”义乌温州同处一省,对善行的态度却判若云泥。温州官方称,施粥是自发行为,老人团体也未登记,但方式很好,是延续当地优良的慈善传统。义乌的态度,则可从浙江民政厅官员的说法中得窥端倪,即施粥继续下去,必须要有业务主管,然后在民政部门注册。不必老弹制度滞后的老调,我觉得,这简直是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类闪光格言里填充杂质,企图篡改归类到时下流行的冷笑话里去。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