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式题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要清楚题目重点考查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政治改革也是为经济改革服务,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目强调政治经济关系的内容不符;B项没有点出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D项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   热点视角   视角1: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关注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体制是当前国家调整的重点。高考从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及背景命题考查角度。   视角2: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经济与能源消耗结合在一起,命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和成就。 时政热点链接   热点演练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1.C 【解析】 新中国成立时,美苏争霸尚未形成,A项错误,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开展的,故B项不属于此政策制定的原因,排除;“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制定“一五”计划时,还谈不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故排除D项;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   2.“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 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经济建设中曲折发展的历程等是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  考点综述   考向预测    (1)本专题中“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   (3)命题可能从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   (1) 复习本专题,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时期、六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二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包括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三是新时期(1978年至今),包括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2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年至今)两个阶段。   (2)注意横向梳理。梳理每个主要历史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苏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自己道路的重大创新,比较中苏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探索上,联系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和相互借鉴的问题。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及三大改造   1.建国初期的工业化   (1)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其经济建设目标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2.三大改造   (1)实质:三大改造就是把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由农民、手工业者、资本家私有变为国家公有。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标志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①从革命任务看,新中国成立后,需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然后由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