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盂溪东坑顺发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doc

仙居县盂溪东坑顺发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仙居县盂溪东坑顺发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1 综 合 说 明 1.1 概况 1. 1. 1 工程地理位置 盂溪东坑顺发水电站(以下简称东坑电站)工程位于永安溪的盂溪支流上,属于括苍山脉,距县城约11km。区内山高坡陡,水流湍急,溪床狭窄坡降大,植被覆盖良好,林木茂密。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是开发水电资源的理想场所。 东坑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24km2,河道长2km,平均坡降7.4%,引水集雨面积4.49km2,合计可利用集雨面积为6.73km2。电站厂房位于广度乡三亩田村对岸,厂址以上集雨面积为27.25km2,主流长7.71km,河道平均坡降5.6%。水库总库容23.6万m3,正常库容19.9万m3,电站装机2×500KW。 1. 1. 2 勘测设计过程 2005年9月,盂溪东坑顺发水电站业主委托我所进行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经过前期的资料准备及随后实地踏勘,并于10月组织测量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外业工作,于11月交付测量成果。随后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开展设计工作,于2006年9月完成了《仙居县盂溪东坑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 1. 3 设计依据 本报告的编制依据主要有: 1. 仙计投[2005]75号《关于仙居县盂溪东坑顺发水电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 . 仙居县盂溪东坑电站工程勘测设计委托书; 3 .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9-96); 4 .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J71-84; 5 . 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 6 . 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 7 . 工程测量成果; 8 . 87版万分之一地形图; 1.2 自然条件 1. 2. 1 自然概况 本工程位于盂溪的东坑和中央坑支流上,地域上属广度乡管辖。流域内谷口以上山高坡陡,山峰连绵不断,水系发育,河床狭窄,两岸树木植被覆盖良好。 1. 2. 2 气象条件 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2℃,平均无霜期20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69mm,多年平均迳流深970mm。年内雨量分配不均,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2%,10~3月份为枯水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28%。 1. 2. 3 水 文 由于本流域无实测的迳流资料,但可选择本水系永安溪流域上游的曹店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后甲和西甲雨量站作为本流域的代表性雨量站,利用两站的降雨~迳流相关法,确定设计流域电站的丰、平、枯代表性典型年。 迳流分析成果如下:丰水年为1975年,年平均流量为0.29m3/s,年迳流深为1354mm;平水年为1980年,年平均流量为0.20m3/s,年迳流深为921mm;枯水年为1979年,年平均流量为0.14m3/s,年迳流深为636mm,其多年平均流量为0.21m3/s。 1. 2. 4 洪 水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本工程为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隧洞、压力管道、电站厂房及升压站等工程为5级建筑物,其他次要或临时建筑物为等外级建筑物,故大坝按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一百年一遇校核。电站厂房按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五十年一遇校核。 经计算,原水库坝址断面设计洪峰流量为48.8m3/s,校核洪峰流量为64.5m3/s。电站厂址断面设计洪峰流量为286.2m3/s,校核洪峰流量为419.5m3/s。 1. 2. 5 工程地质 (一)区域地质 本区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区内断裂主要受泰顺~黄岩、温州~镇海大断裂西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发育。 测区内出露基岩以侏罗系上统(J3)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第四系(Q)的松散堆积层和侵入岩。 电站枢纽位于括苍山脉北麓,主要建筑物两岸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很大,河道迂回曲折,均为“V”字型狭谷,大部分河段基岩裸露。整个区域内山林植被覆盖良好。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坝址 本工程坝高较小,建议坝基置于弱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上。开挖深度(铅直)两岸2~4m,河床段(铅直)2~3m。坝址河床段岩面裸露且向下游倾斜,应考虑水流对坝下岩体的冲刷影响。坝址两岸地形对称较差,拱座下游侧应留有足够的岩石厚度。 (2)隧洞洞身 覆盖层厚度一般0. 5~1.5米,局部基岩裸露,绝大部分草木丛生。没有区域地质构造通过,小规模的断裂构造是否存在,须待开挖后才能结论。 (3)洞进出口处 进出口段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建议进出口段开挖边坡:覆盖层1:1;强风化岩石1:0.75;弱风化岩石1:0.3~1:0.5。 (4)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处地形起伏,局部有覆盖

文档评论(0)

追风少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