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台秤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徐永刚 班级学号专业 自动化
一、设计内容和目标:
本设计系统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电子秤的基本控制功能。
该电子秤系统硬件主要由电源、称重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键盘/开关、LED显示器等部分组成。系统的软件部分应用单片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了该设计的全部控制功能。主要技术指标为:称量范围0~10kg;仪器主要功能有单价设定、计算总价、过载报警等。仪器若不进行称量操作,则显示时间。
二、文献综述:
(1)称重技术的发展: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科研、交通、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电子秤的发展过程与其它事物一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密、由机械到机电结合再到全电子化、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过程。特别是近30年以来,工艺流程中的现场称重、配料定量称重、以及产品质量的监测等工作,都离不开能输出电信号的电子衡器。这是由于电子衡器不仅能给出质量或重量信号,而且也能作为总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承担着控制和检验功能,从而推进工业生产和贸易交往的自动化和合理化。
(2)国内外发展水平
5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60年代初期出现机电结合式电子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电子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电子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差距是技术与工艺不够先进、工艺装备与测试仪表老化、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少、功能不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等[6] Lou E,Raso V J,Durdle N G,et al. An electronically integrated load cell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2001,9 (2):232-240.
[7] Eugene V.Sypin,Evgeniy S.Povemov, Alexandre V. Terentiev, Gennadiy V. Leonov. The Electronic Scales[J].Electron Devices and Materials, 2003(4) :199-201.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息学院毕业论文范文.doc
- 学校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范文.doc
- 艺术学院毕业设计综述报告范文.doc
-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 自考光纤通信原理.docx
- FTTH工程技术试题库.pdf
- 宝顺通信原理论文.doc
- 本科毕业论文修改3.doc
- 本科生毕业论文——脂树种子的化学成分分析.doc
- 毕业论文基于C++Builder的电话伴侣系统.doc
- 2024考核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二级试题及答案完整版(答案在末尾).docx
-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docx
- 2023-2024技能考试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三级真题及答案完整版(答案在末尾).docx
- 《小猴子下山》课后习题答案课文分析 .docx
- 2024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三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答案在末尾).docx
- DB53T1321.3-2024 文山牛 第3部分:饲养管理.pdf
- DB43T3080.4-2024 湖南省立木材积、生物量及碳系数计量监测系列模型 第4部分:栎类立木材积与生物量模型.pdf
- 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字典规范.pdf
- DB53T1325-2024 花椒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pdf
- DB53T1320-2024 粮食储藏 地源热泵应用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