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小论文要求 1,题目自选,与本课程有关。 2,1500——2000字,打印(四号字).请把周几的班(上,下午),序号,学院,系,班级,姓名写在第一页。 3,冬学期第一周写论文,同学们可自行安排,不必到教室集中。(周二的班要上课) 4,小论文一定要交,计入总分(二十分)。 5,冬学期第三周交。 6,弘扬”求是创新”的校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引文,参考文献等需注明。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思 :(一).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中国先进分子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意义.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专题:五四时期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哪里? 第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道路探索和实践失败的历史指向。 第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演进的内在导向。 第三,外部两股力量与中国启蒙思想的新取向。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危机 社会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风起云涌 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罗素 第四,四股强力同时趋进及十月革命的榜样,马克思主义成了唯一的选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辜鸿铭 胡适(洪骍) 梁诚 梅贻琦 赵元任 竺可桢 梁漱冥 百年留学潮 第一代:1872---1875 120 留 美 ; 第二代:1877 百名海军 留欧 第三代:20世纪初留日潮 5万; 第四代: 庚款留美生1909--1945 第五代:留法勤工俭学 1915---1920 1600多人 第六代:20年代留苏生 达千人以上 第七代:国民政府派留美,英,欧官费留学生;英法“庚款” 留学生 第八代:1938---1948 赴欧美的留学生 第九代:50----60年代留苏生 18000多人 第十代:改革开放留学潮 1979---2000 45.7万人 试论“国学” “国学”是在20世纪初年, 为了将中国学术同西方学术区别开来而产生的一个学术概念。再早有晚清知识分子开始使用的“中学”和“西学”。 孙中山在中国近现代国家政治学说上的贡献 :从孙中山开始, 中国的政治家才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国家观念和政治观念, 而在中国古代, 中国的政治家是把像孔子这样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作为自己的思想理想的。迄今为止,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仍然是全面揭示了中国现代国家应有的本质特征的国家政治学说。民族主义的国家立场, 民生主义的经济目标, 民权主义的政治体制, 应该是中国现代国家区别于中国古代国家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在此清学蜕分与衰落期中, 有一人焉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者, 曰余杭章炳麟。” 那些梁启超认为有成就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知识分子, 大都是在反叛清代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和学术的, 而独有章太炎继承着清代学术传统而又是卓有成就的学者。学术发展有反叛传统和深化传统两条不同的道路。学术有两个并不同的层面: 其一是知识的层面, 其二是主体精神的层面。章太炎他是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中获取其思想动力的。这是一种独立不倚的主体精神。当这种精神发展起来, 不但在政治上由妥协走向反抗, 在学术上也超越了他的学术前辈, 具有了革命性的转变 。 章太炎重视的是人的意志层面的气质和精神, 这使他的学术研究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章太炎的主要思想基础是民族主义的。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以后的“西化”派知识分子的区别仅仅在于, 他企图在中国古代文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