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馆项目可行性计划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项目名称 项目提出的必要和依据 依据 目标与意义 建设单位的科学目标、方向与任务 国内外同行发展趋势、 建设单位的科技力量 建设内容 工艺方案设计 初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重林装置与设备性能 建设地点选择 对基础设施条件的基本要求 对环境的影响 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估算 总投资估算 单项投资估算 资金筹措方案 建设工期及进度设想 运行及管理能力分析 运行机制 管理能力分析 运行费估算 投资效益预测 科技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附件1:1999年9月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任务书 附件2:2001年7月 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进入北京地球科学研究基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任务书”。 附件3:2002年12月 科发计字[2002]439号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等11个院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附件4:2003年4月 建字[2003]20号关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北郊科学园(北区)规划方案说明的函。 附件5:国家地理科学馆概念设计 附件6:国家地理科学馆工程里程碑工作计划表 项目名称 中国科学院国家地理科学馆(暂定名)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依据 1999年9月30日启动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任务书”提出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试点工作目标。其中,阶段实施目标中的中长期目标(2001—2010年)要求“增强应用研究成果的国家显示度,使陆地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成为院级重点实验室”。(见附件1) 2001年7月13日中国科学院批准了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的“知识创新工作试点工作任务书”、要求2005年完成“创建国内无可替代的地理科普产业”。(见附件2) 2002年北京市、国家计委先后批准中国科院北郊科学园(北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理博物馆”(科学馆)正式成为规划建设项目之一。 2002年9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审定原则通过了中科院“北京北郊科学园(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2002年9月,北京市政府要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等单位确保2003年底完成整所搬迁,以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需要。 2002年12月中科院科发计字[2002]439号文通知“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实验室”为院级重点实验室。(见附件3) 2003年该实验室开始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3年4月,中科院建字[2003]20号文,“关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北郊科学园(北区)规划方案说明的函”中再次确定“地理科学馆”建设项目。(见附件4) 据此,提出集地理科学馆与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实验室为一体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地理科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将成为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异地重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 2、目标与意义 国家地理科学馆由地理科学综合馆和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模拟大厅两部分组成。 地理科学综合馆将成为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唯一的地理学科专业科学馆。它将拥有先进研究手段、丰富的展陈和展示内容;优雅的参观环境和条件,是集科研工作展示、地理与资源科学博览及科技交流为一体的国家地理与资源科学文化中心。并在科普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实验模拟大厅的建成,将使重点实验具备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研究手段和条件。做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为“创新和发展现代地理科学理论,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国家地理科学馆将成为21世纪,面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地理科学知识、树立爱科学、爱地理科学的思想,弘扬展示我国几千年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发展史和对人类发展的丰功伟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我国地理科学、资源科学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之一。 3、建设单位的科学目标、方向与任务 “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方面…… 研究在自然和人类共同影响下陆地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迁移转化规律与形成演化机理,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间的相关作用机制;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和人地系统动态机制及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发展以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陆地表层系统与人地系统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创新和发展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 “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下,以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瞄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生态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家需求,……开展综合性的基础与应研究、重点解决国家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重大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5年努力,使我所科研整体水平进入科学院30个世界的著名高水平研究机构之列;争取在2010年以前进入世界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领域一流研究所的行列”。 4、国内外同行发展趋势 国际上无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发展

文档评论(0)

zhangf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