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项目申报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位置与交通 TSL金矿位于YL县城南45公里的PL乡,属YL县PL乡青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xxx°48′15″~xxx°50′15″,北纬yy°05′30″~yy°07′30″,面积约9.5km2,。勘查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表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公里坐标 经纬坐标 X Y 东经 北纬 1 2890749xxx°48′15″ yy°07′30″ 2 2890745xxx°50′15″ yy°07′30″ 3 2888437xxx°50′15″ yy°06′15″ 4 2888438xxx°49′45″ yy°06′15″ 5 2887976xxx°49′45″ yy°06′00″ 6 2887977xxx°49′30″ yy°06′00″ 7 2887053xxx°49′30″ yy°05′30″ 8 2887055xxx°48′45″ yy°05′30″ 9 2888440xxx°48′45″ yy°06′15″ 10 2888441xxx°48′15″ yy°06′15″ 矿区北部约1km有国道G106通过,南东距GD县城26km(直距12km),北部距YL县城约64km,矿区与国道之间只有羊肠小道通行,交通不太方便(这也是该矿长期未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矿区属中山区地形,海拔标高达800—1766.3米,主要工作区多在1200~1500米间,最低点在矿区北西的弯桥,约800米。最高山峰位于南部LG两县交界的湾江脑上,为1766.3米,沟谷发育,切割较深,最大相对高差达900米。区内植被覆盖广泛,800~1500米多为杂木和灌木林及少量杉木林。1500米以上为茅草。通行通视条件极差。 山区多雨多雾,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5°左右,通常雨季3至6月,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11月开始霜冻结冰,霜冻期120天左右。6至10月气温适中。 矿区内人烟稀少,以产稻谷和杂粮为主,供村民自给。本地无多余劳力,就近GD县劳力较多,矿区东侧三公里有高压线路通过,本地居民有自建小水电仅供照明用。山沟溪流水质较佳,可供饮用,采选矿工一用水需修坝蓄水。。 二、地质概况 根据1:20万GD幅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野外踏勘,现将本勘查区地质特征概况如下 (一)地层 一、寒武系塔山群 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沉积,岩石均已浅变质,是矿区出露最广泛的地层。 1、下组(€1) 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浅变质细粒或中粒石英砂岩、黑色炭质板岩及板状页岩等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石英砂岩与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互层。 2、中组 (1)下段(€2-1):为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或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底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中见同生泥砾。 (2)上段(€2-2):为灰色、灰黑色中厚—巨厚层状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数层不稳定的含钙质砂岩,泥质灰岩。 3、上组(€3) 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浅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中部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板岩、板岩、炭质板岩。 二、奥陶系下统() 仅在矿区的北东角出露,为深灰色、灰黑色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纹层状板岩。 三、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 分布于TSL东侧及南部,覆盖于寒武系及TSL花岗岩体之上。呈不整合接触。为陆相向滨海相逐渐过渡的砂泥质碎屑沉积。 (二)构造 一、褶皱构造 TSL倒转倾状背斜,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南东翼倒转,轴面倾向北西,倾角约60°以上。核部为下寒武系地层和沿核部侵入的TSL岩体,部分为跳马涧地层所覆盖。 二、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北北东为主的一组,且规模较大。次为北西,和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 (三)、岩浆岩 一、TSL花岗岩株() 系矿区中心,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岩株出露面积约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似一弓形,北西为弓,南东为弦。弦成波状曲线。岩体的长轴方向35°左右。岩体穿切寒武系地层,接触带岩石具较强的硅化和角岩化蚀变。南东侧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地层接触,岩石无接触热变质作用。为加里东期侵入体。 二、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岩体() 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系下村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其接触的寒武系地层中,见硅化、角岩化蚀变。伴随岩浆的侵入,见钨铜、铅锌、磁黄铁、毒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3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