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作文教学用课件之作文类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中考作文的常见命题形式 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全命题作文 二、半命题作文 三、材料作文 四、话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 全命题就是完全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就叫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其特点为:(1)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2)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人生。(3)富于启发性。 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 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 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 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中心明确了,就要围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例如:1.请以“其实很简单”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南京)   这是一道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文题,放不撒手,限而不死,有利于考生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 2.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重庆) 3.为自己喝彩(兰州) 分析: “其实很简单” 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有较大的开放度,但又隐含着一些“规定动作”。题意透露出一个前提,即原来主观以为它很难,但在经过一番过程之后,才发现是很简单的,原先的思想、看法错了,显然文章是要写一个认识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就是为文重点。可以写“改变自我”,其实很简单,内容诸如“走出阴影”、“获得成功”等。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这种形式的自由度在全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所给的一半题目是对作文者的限制,要求补全的另一半题目可以体现作者的意志。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就是一个完整的全命题作文题目,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写作了。可见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是半命题作文写作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难忘那张 脸(陕西) 2.为了 (山西) 2. 你好(天津) 3. 致×××的信(宁波) 4.我也想 今年(江西) 5. 的呼唤 / 第二次 (吉林) 6.震撼我心灵的 (成都) 7.从 中学 (临沂) 8. 真有趣(厦门) 9.我懂得了 (义乌) 10. 的日子(内蒙) 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补充完整需要注意三点: 1、补题前先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2、补填的文字在“准”的前提下,要力求 “新”。 3、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1、补题前先把握已给 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有的题目给出了提示语,提示语的要求对所填写内容有所限制,就不能视而不见。 如: “______是一把双刃剑”,先把握“双刃剑”的喻意,然后明确适用范围——一般是指公认的“好事物”,用其正面、有利的一面而消除其副作用或负面影响的事物。据此,“年轻”、“科技发展”、“大众传媒”、“互联网”可以补入题内,而“毒品”、“地震”这些众所否定的事物就不在“双刃剑”之列。 2、补填的文字在“准”的前 提下,要力求 “新”。 如:“最美丽的_________”。 众多考生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做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在少有考生能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使人耳目一新。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