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中医难病诊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支气管哮喘-中医难病诊治 支气管哮喘(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典型呼吸性困难伴哮鸣音为临床特征的常见慢性病。在中医学中,本病归属于哮喘或哮病。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描述了小儿哮鸣的病因与症候。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发病特点,所制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唐宋时期,无论对本病的临床症候及方药治疗都有进一步的认识。至金元时期,自《丹溪心法》一书开始,将哮喘独立成篇,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观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代戴原礼就本病病因,明确提出宿根之说。清代对哮病的认识有更大进展,在病因上,李用粹将其概括为:内有壅塞只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在辨证论上,《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寒、热、虚、实四类。在治疗上,不少医家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对前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整理。本病多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体内多种因子激发下发病。但其确切病因,迄今还未完全弄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根治的方法和药物。 现代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资料,首见于1954年。50年代中后期在发掘继承古方(主要是含砒方药)和民间验方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开展了有益的探讨。60年代,本病治疗进一部引起中医界的注意,报道病例的样本数显著增加,往往多达百例以上。对本病的辨证,特别是舌苔和脉象研究上,有较大进展。应用气功治疗哮喘,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从疗效到机理都作了较为客观的观察。另外,以体针为主的各种穴位刺激法也被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本病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是在70年代末期之后,一方面是,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直至疗效评价的认识渐趋一致;另一方面,针对本病症情复杂,容易复发的特点,治疗方法则日趋多样,专方治疗和针灸疗法,已成为当前防治哮喘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在治疗效果上,已越来越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据对公开报道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有效率在85%~90%左右。 中医防治哮喘的机理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曾观察施行气功治疗患者的尿17一酮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认为其疗效的产生可能与增加肾上腺皮质的血流有关。8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了内分泌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发现应用补肾法,能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提高受外源性激素抑制的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性,由此而获得哮喘的远期疗效。另外,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临床所见的瘀血证表现,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有关。 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根除本病的治法和方药,仍是中医药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病因病机 关于哮喘的病因病机,历代有主肺、主肾、主瘀、主痰、宿根、七情、饮食等多种观点。通过现代大量调查观察,下般认为分内外二因。外因与气候、饮食、环境有关,其中主要是寒温失调,本病诱发与季节关系密切;饮食以偏食甜、酸、咸多见;而环境亦是重要诱发囚素,如烟尘、花粉、油漆等,以香烟味为最。内因与体质、遗传及情志有关。临床发现,虚胖、面色咣白、肉松、手足热、发育较差或有奶癣症的痰蕴状态的小儿,易罹患本病。其病机则可归纳如下: 疫 唾喘病机多责之为痰。痰的产生为内外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外感风寒失于表散,凝而成寒痰,或过食甘肥酒浆,内酿痰热,上干于肺,敛聚成热痰。长期吸烟,薰灼肺道,或愤怒忧思,气机郁滞,均能生痰。而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更可变生痰浊。痰伏于内,胶结不去,而成宿根,一经新邪诱发,引动伏痰,痰郁阻管,气道失利,痰随息动,从而导致哮鸣气喘等症。 虚 病程迁延,痰浊久留,正气逐渐虚弱;或因年老体弱,脏精为之衰减,均可导致脏腑功能低下。本病早期或在青少年中多病位在肺,实症为主;至后期或老年,则渐由实转虚,由肺及肾。 近年来,尚发现哮喘发病与瘀亦有关,痰饮内伏,多与气郁、血瘀互为因果,本病羁留日久,气郁痰滞,络道不畅,血行被阻,可出现瘀痰胶结不解。 二、辨证分型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支气管哮喘的分型已渐趋统一。具体分型如下: 1.发作期 寒哮 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滑紧。 热哮 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胁胀闷,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咯吐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缓解期 肺虚 畏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虚 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在分型上尚有脾虚、肺肾虚、脾肾虚等分法,但据所及文献,临床报道颇少,故从略。 三、分型治疗 (1)发作期 ①寒哮 治法:宣肺散寒,豁痰平喘。 处方:射干10克,蜜炙麻黄15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干姜9~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