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ppt

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流水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复习指南 外力作用地貌多以图像类试题出现,需要注重对图像的分析。 通过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其他外力作用的地貌问题上。 环节之一 重点知识梳理 河流地貌的类型 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扇 河漫滩 河口三角洲 环节之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其实质就是流水地貌,是所有外力作用地貌的代表 侵蚀方式——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就是指河流水侵蚀河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溯源侵蚀 图中的瀑布将会随着河流的继续侵蚀而最终消失。由此根据溯源侵蚀的表现可以看出: 1、溯源侵蚀将会导致河谷有什么变化? 2、溯源侵蚀发生的地形条件是什么? 溯源侵蚀将导致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方向延伸。而这种侵蚀作用一般发生在水流速度很快的地区。 侵蚀方式——下蚀 下蚀就是指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下蚀 这两幅图都是河流下蚀作用而形成的河谷地貌。由此可见 1、河流的下蚀作用对河谷的影响是什么? 2、下蚀作用最明显的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 河流的下蚀作用使河床加深加宽,和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也就是让河谷变得更深。 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流的侧蚀作用就是指河水在流动时对河床两岸的侵蚀作用。 侧蚀 图中的河流在河谷中穿行,可以看出这条河流流量并不大,但从其对河谷的影响来说: 1、河流的侧蚀作用对河谷的影响是什么? 2、侧蚀发生的地区河流的流速有何变化? 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以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这种作用发生时河谷坡度减缓。 河谷的形成(初期) 河谷发育初期: 河谷横剖面成“V”字形 (河谷深而窄) 向下侵蚀(下蚀) 河谷加深 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河谷的形成(中期) B A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河谷发育到中期,河流由于流速减慢侧蚀作用加强,但是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侧蚀作用的河流两岸的侵蚀强度不一样。会产生什么结果? A B A B A B 凹岸 凸岸 连续的河湾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这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在陕北地区的照片。根据图中的河流两岸侵蚀与堆积状况,分析这条河流的流向。 河谷的形成(成熟期) 横剖面成”U”型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侧蚀) (河谷宽而浅)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U型。 讨论回答: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就是指由于侵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 洪积---冲积平原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水道变的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扇缘 扇顶 冲积扇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是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所致。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思考,由于水流速度从扇顶到扇缘的变化,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是: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粒径逐渐变小。 冲积扇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是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所致。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思考,由于水流速度从扇顶到扇缘的变化,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武威市凉州区古城冲积扇 洪水期水位 枯水期水位 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面积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季节性地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下蚀,河漫滩被废弃(不再接受堆积)。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常限于河流凸岸) 思考:河漫滩平原一般出现在什么地形区? 三角洲的成因 河流携带 泥沙入海 水下坡度平缓 海水顶托作用 河水流 速减缓 泥沙堆积 形成三角洲 勒拿河三角洲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知识小结: 河流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外力作用为主 V型谷 U型谷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洪积—冲积平原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文档大赢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5234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