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言
天线的作用是接受和发射信号,根据工作的电磁波长,可分为微波天线、射频天线和光波天线。光波天线主要用于接收和发射光波信号。如一个透镜可以将入射的平行光集中在焦点,使焦点处的像得到加强,这类似于天线的作用。在纳米光器件中,利用金属的表面等离子效应,可以把光汇聚在一点,使该点的光得到加强。当微波与射频天线得到大量研究与应用时,对于作用在光波频段上的光学天线,我们还尚未对它做过多少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向小尺度和低维空间的推进,纳米加工技术将不断进步,而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光学天线将为新一代的光电技术发展开创一个崭新的平台。
按材料的不同,光学天线可分为介质光学天线和金属光学天线。其中,介质光学天线可以作为近场光学探针对样本表面的隐逝场进行散射,实现局域场与传播场的相互转换。金属光学天线一般由金属纳米结构组成,利用金属纳米结构与光的作用实现传播场与局域场的相互转换和电磁场局域加强。
2004年Fromm小组利用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实现了金属光学天线共振。表面等离激元是在入射光的作用下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其电磁场分布是一种束缚在金属表面的局域电磁场模式。入射光与金属纳米结构相互作用,将入射光转换为表面等离激元,金属自由电子的运动和在边缘的积累,导致局域的场增强。金属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实现了光频段的天线功能。自此,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光学天线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几种结构的纳米结构的金属光学天线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如下:
(1)第一章简要说明了光学天线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介绍了纳米光学天线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前景;
(2)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纳米金属光学天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原理,并介绍了基于FDTD研究光学天线的方法;
(3)第三章系统研究了不同结构与尺寸的纳米光学天线的近场特性。
1 光学天线
1.1 纳米光学天线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目前研究的纳米光学天线多为对称振子结构,由两片金属薄膜和反馈间隙构成(图1.1)。共振天线的长度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从理论上来说,共振时天线长度约为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纳米天线振子臂形状除了图1.1(a)所示长方形外,也可以为梯形,蝴蝶结形等(图1.1(b)、图1.1(c))。薄膜材料多为金、银,也可用碳纳米管制成。
图1.1 光学天线振子结构图示
纳米光学天线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金属孔超常透射现象。虽然实验上已经多次证明存在金属孔超常透射,但物理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尚存在相互矛盾的争议,因此,关于纳米光学天线的实现聚焦和增强的机制也不是十分清楚,现有如下三种原理:
(1)较为认同理论是,当光照射在这些纳米天线上发生衍射和散射时,将会在其表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fons,,SPPs)。这些SPPs波长较小于隧道,一部分由隧道效应穿透到小孔的另一面,在金属薄膜足够薄的时候,金属上下表面的SPPs将会发生重叠实现共振增强;
(2)也有人提出,当入射波矢与天线SPPs波矢匹配时,发生等离激元共振(SPR),共振效应产生强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在反馈间隙边缘。振子两端出现时变异种电荷,由于反馈间隙很小,静电耦合很强,从而获得巨大的场增强;
(3)也有人从天线结构出发给出了天线增强因子,认为影响场增强因子是由天线的尖端效应、准静态、表面等离子共振共同影响。
总体来说,纳米光学天线是基于等离子体激元(SPPs)来实现电场增强。
1.2 纳米光学天线的研究进展
2000年,D.W.Pohl提出近场光学问题可以看作天线问题,近场的核心问题是传播场与隐逝场的有效转换,而天线问题同样是传播场与局域场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在近场问题中被广泛应用的光学探针可以看作光学波段的天线。近场光学探针如果结合表面等离激元谐振将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2003年,K.B.Crozier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中红外波段金属光学天线的局域场增强。作者分析了不同形状的天线,包括棒状、圆盘状、三角状等,得出了棒状金属天线的场增强功能最强的结论。
2004年,W.E.Moerner系统研究了在光学波段共振的Bow-tie金属天线,通过利用双光子荧光增强作用,得到了天线间隙处场增强大约在1000量级。作者还将Bow-tie天线间隙处的高度场增强应用于双光子聚合,得到了约为30 nm的分辨率。
2005年,P.Muhlschlegel等人实现了光学波段金属半波偶极天线的共振。作者利用两个相互耦合的金属条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在间隙处产生了很强的局域场,并利用该局域场产生了白光。
图1.2半波偶极天线(a)扫描电镜图(b)共振强度分布图
2005年J.N.Farahani在镀有Al膜的AFM针尖上制备Bow-tie天线探测量子点荧光。由于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ˊ-二茂铁二亚胺类化合物和配合物的合成.doc
- 关铝运城热电厂2×20万发变组保护设计论文.doc
- 1.5T型手拉起重葫芦设计毕业论文.doc
- 2×100MW+2×300MW区域性发电厂电气和继电保护部分设计说明书.doc
- 2×100及4×300MW发电厂电气部分励磁系统初步设计.doc
- 2D型活塞压缩机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本科设计.doc
- 3L-108空气压缩机曲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完整稿.doc
- 5.0Mta新疆原油常压蒸馏工艺装置毕业设计.doc
- 8型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作业车起下夹持装置的毕业设计.doc
- 20钢液体渗碳工艺及性能研究分析.doc
- 小学语文:校园植物与古诗词背景的关联研究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个性化定制与人工智能辅助的用户画像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创新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遮阳设计对建筑能耗影响的室内外热环境质量优化效果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情感分析在数字化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中的应用与教学创新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在线教育平台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地下综合管廊防水防潮技术在地下空间绿色交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临床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物联网视角下,智慧校园智能学习环境动态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英语学术写作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