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命题逻辑.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态命题逻辑 必然命题 不可能命题 可能命题 模态命题语言L pm L pm是模态命题逻辑的形式语言,是对L p的扩充。 L pm是符号的集合 命题符号:p q r … 联结符号: 标点符号:( ) 模态算子符号: L L pm的含义本质上不涉及语义,而只有语法。 公式集的归纳定义 L pm中表达式定义与L p相同 研究对象必须符合语法 原子公式集Atom(L pm)= Atom(L p)={U|U是由单个命题符号构成的表达式} 合式公式集Form(L pm) i) Atom(L pm)?Form(L pm) ii)若A∈Form(L p),则(﹁A), (LA)∈Form(L pm) iii)若A,B∈Form(L pm),则(A*B)∈Form(L pm)。其中*表示∧,∨,→,?中的任何一个 iv)A是能由有限次应用i)—iii)形成的表达式 iff A∈Form(L pm) 模态命题逻辑的推演规则(一) A,B,C为公式 (Ref) A├A (+)若∑├A, 则∑, ∑’├A (﹁-)若∑, ﹁A ├B, ∑ , ﹁A ├﹁B, 则∑├A (→-)若∑├A→B, ∑ ├A, 则∑├B (→+)若∑,A├B, 则∑├A→B (∧-)若∑├A∧B, 则∑├A, ∑├B 模态命题逻辑的推演规则(二) 记(MA)=(?(L(?A))) 简记(MA)、(?(L(?A)))、 (LA)分别为MA、?L?A、 LA A,B,C为公式 (L-)若∑├LA, 则∑├A (→-(L))若∑├L(A→B), ∑ ├LA, 则∑├LB (L+)若Ф├A, 则Ф├LA (L+L)若∑├LA, 则∑├LLA , (L+M)若∑├MA, 则∑├LMA 模态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 T系统 经典11条规则 (L-)、(→-(L))、(L+) S4系统 经典11条规则 (L-)、(→-(L))、(L+) (L+L) S5系统 经典11条规则 (L-)、(→-(L))、(L+) (L+L) (L+M) T(S4,S5)形式可证明, T(S4,S5)协调, T(S4,S5)极大协调。 三种系统的关系 若∑├TA,则∑├S4A。 若∑├S4A,则∑├S5A。 逆命题不成立。 证明:若A├TB,则LA├TLB。 证: (1) A├TB (已知) (2) Ф├T A→B (→+)(1) (3) Ф├T L(A→B) (L+)(2) (4) LA├T L(A→B) (+)(3) (5) LA├T LA (Ref) (6) LA├T LB (→-(L))(4)(5) 证明A├TMA。 证: (1) L?A├T L?A (Ref) (2) L?A├T ?A (L-)(1) (3) A,L?A├T ?A (+)(2) (4) A,L?A├T A (∈) (5) A├T ?L?A (?+)(3)(4) 证明L?A├T ?MA。 证: (1) L?A,MA ├T L?A (∈) (2) L?A ,MA ├T ?L?A (∈) (3) L?A├T ?MA (?+)(1)(2) 证明 ?MA ├T L?A 。 证: (1) ?L?A, ?MA ├T ? ? L?A (∈) (2) ?L?A, ?MA ├T ?L?A (∈) (3) ?MA ├T L?A (?-)(1)(2) 证明L(A→B), L(B→A)├TLA →LB 。 证: (1) L(A→B), L(B→A),LA├TLA (∈) (2) L(A→B), L(B→A),LA├TL(A→B) (∈) (3) L(A→B), L(B→A),LA├TLB (→-(L))(1)(2) (4) L(A→B), L(B→A)├TLA →LB (→+)(3) 证明MMA├S4MA。 证: (1) ?MA ├S4 L?A (已证) (2) L?A ├S4 LL?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