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转录病毒山东大学医学院赵蔚明 教授 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 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为80~120 nm,包膜表面有刺突。 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体含 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③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 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 ④具有gag、pol和env 3个结构基因和多个调 节基因。 ⑤宿主细胞受体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成熟病 毒以芽生方式释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AIDS——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 2006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430万,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 2006年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一、生物学性状 1. HIV的形态学特征 *gp120 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与病毒吸附 有关,有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机 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生变异,有利 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gp41 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 主细胞膜的融合。 基因组:单正链RNA,有3个结构基因以及 6个调节基因;两端有LTR。 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分 型 *HIV-1:分M(main)、O(outlier)、 N(new)3个组,进一步又分 不同的亚型。 *HIV-1:M组的9个亚型(A-D、F-H、J 和K)及数种重组亚型在全球流 行,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及重 组亚型不同。 HIV-2和HIV-1的O组和N组主要局限于西非等地。 变 异 性 *HIV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度变异性,HIV的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的重要因素。 抵 抗 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一般化学消毒剂处理10~30 min,可灭活病毒。 *高压灭菌121℃ 20 min,或者煮沸100℃ 20 min均可灭活病毒。 *病毒在20~22℃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在37℃可存活10~15天;在冷冻血制品中须68℃加热72 h才能保证灭活病毒。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 主要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性活跃人群(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是高危人群。 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注射等方式传播,静脉毒品成瘾者是高危人群。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 我国的传播特点 * 吸毒、性传播和采供血途径传播并存 * 经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 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致病机制 *细胞受体: CD4分子 辅助受体 CCR5与CXCR4 致病机制 *HIV借助于gp120与上述细胞受体结合,gp41融合肽暴露,介导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 *受感染的CD4 T细胞被溶解破坏,T细胞数量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缺陷。 *HIV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 (CD4 T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 ①导致CD4 T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 解; ②CTL对CD4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 介导的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诱导CD4 T细胞细胞凋亡; ④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 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 ⑤HIV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少量CD4分子,其辅助受体为CCR5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后不被溶解,长期携带HIV,使病毒向其他组织播散。 临床特点 *潜伏期长,大约10年左右。 *临床感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约2~3周 2.无症状潜伏期:10年左右 3.AIDS相关综合征:开始出现症状 4.免疫缺陷期:典型AIDS期——合并机会致病菌感染和AIDS相关恶性肿瘤。 *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可限制病毒感染,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并随疾病进展而下降 *病毒抗原频繁变异逃避了免疫清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测目的 ①AIDS的诊断; 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1章 衣原体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22章 螺旋体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_医学微生物学.PPT
- 第29章 肝炎病毒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30章 虫媒病毒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32章 疱疹病毒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第34章 其他病毒_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PPT
- 医用药用生物产业科技公司应急预案2025年第一版.doc
- 恒州博智:特种集装箱,全球前8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份额(by QYResearch).doc
- 地质矿产行业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方案.doc
- 市场策划推广与市场战略合作协议.doc
- 数字音乐版权合作及分账合同协议书.doc
- 分析当前教育行业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docx
- 娱乐产业线上线下互动娱乐平台构建方案.doc
- 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交通工程题库附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