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思考与练习解答思路或提示.docVIP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思考与练习解答思路或提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思考与练习解答 思路或提示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平易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平易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得意;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提示: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津,渡口。 2.易,改变。辟,通“避”,躲避。 3.丈人,古时候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荷,动词,担,背负。 4.明日,指第二天。 5.反,通“返”,返回。 6.奚,疑问代词,代地方,可以理解为“何”“哪里”。 二、当仁,不让于师 ?提示:该题目可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可见智见仁,不必强求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作为教师,跟现在的教师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完全相同。孔子作为教师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从政教伦理方面引导后学。而现在的教师,其社会功能除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外,还要向后学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当然,这些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辨析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及:夫子之不可及也(比得上,赶得上) 比及三年(等到) 斯:所谓立之斯立(则,就)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这个) 焉:忽焉在后(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 割鸡焉用牛刀(怎么) 如:如或知尔(假如,如果) 如五六十(或)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孔子很强调“信”,如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可他并不是片面地、无条件地推崇“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另外,可以参考教材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部分(如其中的第7则、第8则)以及“相关链接”。 附:【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1.更,改变,改正。 2.远,离开,避开。 3.而,杨树达《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二版)认为不能当“如果”讲,孔子不说“人无信”而说“人而无信”,表明“人”字后面要有一个语句中的停顿,古书中这种句法颇多;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4.舍,放弃,舍弃。(“不舍昼夜”即昼夜不间断。)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示:孔子回答颜渊问“仁”,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子贡问“仁”,则主要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仲弓说“仁”就是“爱人”,其内涵跟他所说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致的。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点有两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参见教材相关链接部分。 二、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

文档评论(0)

sxym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