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教材电子书,国粹精华!
三指禅
书名:三指禅
作者:周学霆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72年
凡例八则
属性:一叔和《脉经》兵燹之余,无复睹其全本,五代迄今,千有余年,脉诀迭出,尽失《灵》、《素》、《难
经》原文。是编取缓字为平脉,以定病脉,根柢《内经》以平人定病脉之谛。其余阴阳对待,恰好安置二十七
脉。一奇一偶,配合天成。
一《灵》、《素》、《难经》词旨深邃,非后学所能蠡测管窥,是编一字一句,悉宗经文。编中相为表
里,六部脉位,三焦包络,极力将经文阐发明晰,以辨宋明改撺之非。
一生人性发为情,情莫着于欣戚,而修仙修佛之基,以身为本,即皆寓于膻中、丹田中,从未有疏明其
义,如数掌上罗纹者。是编畅发《内经》未发之旨,透写世人难写之情,而金液还丹之说,可知其非是外来。
一论症首列男女异尺,剖别阴阳之蕴,即《周易》上卷首乾坤,下卷首咸恒之义。
一论症自痨至咳嗽篇,溯源先天主宰,以通元之妙
手,写济世之婆心。语语自圣经出,却语语从心坎中出,医见之为医,元见之为元。
一论症自泄至哮喘篇,发挥后天功用,饮食劳役,病有四百四种,立论难于悉备,而大端却已 括无遗。
一论症自春温至温疫篇,所有外感诸症,率根据于四序乘除,五行衰旺之理,经经纬史,抉汉分章。是儒
家吐属,是医家经论,是草元家用,令人把玩不尽。
一论症自室女以后,凡杂症亦略见一斑,可引伸而触类,无得以挂漏议之。其所着之方,皆道人四十余年
之经验,因统名之曰“经验方”。
以上八则,实道人得手应心,有功世道之作,特为表出,用公诸同志云。
卷一
总论
属性: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余未及冠,因病弃儒,留心医学,研究诸书,并无
一字之师,独于脉,稍得异人指示,提一缓字,而融会之,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距今四十余
年,所过通都大邑,探取病情,无一不验。今不敢以自私,立为主脑,对以阴阳,注释多本古人体裁,实非臆
造,就正同学,幸其教我。
卷一
脉学源流
属性:轩辕使伶伦截 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作脉以候人之动气。黄钟之数九
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
动也,阳浮九分,阴得一寸,合于黄钟。黄钟者,气之先兆,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能知人命
之死生。本律管以定脉,轩岐之微蕴,诚有未易窥测者。越人着《难经》,推明十变;叔和撰《脉经》,演成
十卷,而脉始得灿明于世。迄五代高阳生《脉诀》出,士大夫多议之,由是才人杰士,咸驰骤于笔墨之间,各
据其理,各抒其见,而真诀几几乎晦矣。齐 澄论脉,女子阴逆,自上生下,左寸为受命之根,心肺脉诊于两
尺,倒装五脏,谬妄已极。赵维宗论脉,心肺在上,为浮为阳。肝肾在下,为沉为阴。脾居中州,半浮半沉,
半阴半阳。意义肤浅,更属无稽。吴草庐宗《内经》取之于气口,未尽《内经》之奥。朱考享推《内经》,求
之于遍身,未达《内经》之专。若二李者(濒湖、士材)将前人所流传之脉,依样画葫芦,演成诗句,字字晓
畅。叔和而后,幸有传人,究未得平脉诀,医无权度,殊失《内经》以平人定脉之旨。是编揆之前哲,虽则别
开生面,实亦不过发明《内经》及《难经》、《脉经》之义云尔。
卷一
定脉部位
属性:晦庵朱子跋郭长阳医书云∶“予尝谓古人之于脉,其察之固非一道矣。然今世通行,惟寸、关、尺之法为
最要,且其说具于《难经》之首篇,则亦非凭空结撰也。故郭公此书,备载其悟,而并取丁德用密排三指之法
以释之。夫《难经》蔓
乎尚已,至于丁德用之法则,余窃意诊者之指有肥瘠,病者之臂有长短,以是相求,或未为定论也。盖尝考经
之所以分尺寸者,皆自关而前却是。则所谓关者,必有一定之处,亦若鱼际,尺泽之可以外见而先识也。然考
诸书,皆无的论,惟《千金方》内,以为寸口之处,其骨自高,而关尺由是而却取焉。则其言之先后,位之进
退,若与经文相合。独俗间所传《脉诀》,五七韵语,其词浅陋,非叔和本书明甚,乃能直指高骨为关,而分
其前后,以为尺寸阴阳之位,似得《难经》本旨。余非精于道者,不能有以正也,姑附于此,以俟明者而折衷
焉。”按《内经》十八卷,即三坟古书,既未经孔子删定,复未经朱子集注,医喙争鸣,互相排诋,分门别户,
莫知适从。独指高骨为关,以定尺寸,得朱子之跋,而脉之部位始得其准。
卷一
尺寸解
属性:高骨为关,从关至鱼际得一寸(脉浮九分),而寸以名;从关至尺泽得一尺(脉见一寸),而尺以名。
以关为间隔,而尺寸不得混为一家。合寸、关、尺为三部,其解最为直捷,不得曲为分晰。
卷一
六部脉解
属性:六部之脉,候之寸、关、尺,出于《脉要精微篇》。左寸以候心,左关以候肝,左尺以候肾;右寸以候
肺,右关以
候脾,右尺以候命门,以明六部各有所属。究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