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单元第11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 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 西方 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 思想 。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 ”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 西方科学技术 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 近代化 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 洋务运动 的开展,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2)代表人物: 王韬 、 郑观应 。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制 。
(4)局限:没有形成 完整理论 ;没有付诸 实践 。
三、维新变法思想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民族危机 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主张:
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 君主立宪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三、维新变法思想
②梁启超:发表《 变法通议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 大盗窃国 ”,翻译《 天演论 》提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 戊戌变法 ,但最后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排“错”法。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
第二,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选择题。
第三,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内容无关。
用排除法解选择题
1.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主要作用 特点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军事技术) 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主要作用 特点 资产阶级 郑观应、王韬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并与洋人进行商战 是康、梁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次”,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但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成功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
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D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①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2)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2第9章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现象.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2第9章第3节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2第10章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2第10章第2节变压器电能的输送.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3第1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内能.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3第11章第2节固体液体与气体.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3第11章第3节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4第12章第1节机械振动.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4第12章第2节机械波.doc
- 2013届高考复习沪科版试题:选修3-5第14章第1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5单元第12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修3.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6单元第11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必修2.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6单元第1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6单元第13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修3.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7单元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7单元第15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双百”方针和教育的发展必修3.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7单元第18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与开创外交新局面必修1.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8单元第15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8单元第16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必修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