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总论 2 1.1. 评价目的 2 1.2. 评价依据 2 1.3. 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3 1.4. 评价标准 4 1.5. 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5 2. 工程分析 8 2.1. 项目概况 8 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8 2.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8 2.4. 主要工程量 10 2.5. 材料来源与运输 12 2.6. 交通量预测 13 2.7. 投资估算 16 2.8. 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6 2.9. 工程污染源分析 16 3. 区域环境概况 19 3.1. 自然环境 19 3.2. 生态环境 27 3.3. 社会环境 28 3.4. 相关城镇规划 30 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1 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5.1.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5.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4 5.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0 5.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1 6. 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3 6.1. 收费站概况 63 6.2. 收费站 63 6.3. 影响分析 63 7. 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4 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4 7.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6 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9 8.1. 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69 8.2. 环境效益 70 8.3. 社会效益 70 9.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2 9.1. 环境管理计划 72 9.2. 环境监测计划 72 9.3. “三同时”一览表 72 10. 公众参与 73 10.1. 目的与意义 73 10.2. 方式 73 10.3. 调查结果 73 10.4. 调查结果分析 74 11. 结论与对策建议 76 11.1. 结论 76 11.2. 对策建议 79 前 言 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总论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但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 定量或定性地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新***线路线方案进行评价。 (2)为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的环保措施能否满足环保要求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从环保的角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99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 (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6)***省交通厅冀交公字[1998]350号《关于***市*

文档评论(0)

Andy Warh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