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7期 责任编辑:蔡晓铭 E-mail:cxm@
头条
08 HEAD ·LINE
破发之痛
● 本刊记者蔡晓铭
空仓已近半年的老赵最近变得焦躁不安。在去年9月 另有10余只新股濒临破发边缘。
份,他把资金撤出股市,并加上不少积蓄,购买了某商业银 破发的股票,涵盖了从主板公司到中小板、创业板。破
行推出的“新股只只打”理财产品。对于已经退休的老赵而 发的形式,从原来的上市一段时间后破发,到上市数日内破
言,多年在二级市场上的搏杀已让他感到疲累,他更愿意追 发,再到上市首日稍微高开后再跌破发行价,最后升级演化
求稳定性的收益,哪怕收益率低一些。 到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且无法再回到发行价上方。
然而,近期二级市场的下跌并不能让没有股票的老赵 “破发”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气,恰如在此之前“炒
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欣慰,因为新股的频频“破发”让他 新”的流行一样———市场资金有着“羊群效应”,当大家都相
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他不知道这种破发的局面还会延续 信“新股不败”的时候,无论是参与网上网下申购,还是参与
多久,而自己的资金又将面临着多大的风险。 新股上市后炒作的资金,都有如潮水。这是此前新股得以高
“新股怎么还会破发?”这是老赵心中的一个疑问,在他 价发行并且上市后仍有炒作空间的根基,在这样一个模式
的记忆中,打新股和买国债一样,意味着风险无限接近于 中,参与打新和炒新的资金更多的是考虑一级和二级市场
零。至于为什么打新股风险接近于零,他也说不出个所以 之间的价格差,以及是否具备炒作的概念,至于发行定价、
然,只是因为“历来如此”。 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反而不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2010年的1-2月份或许是所有参与中国证券市场新 这种“打新———炒新”的模式出现破灭的案例后,市场
股发行的投资者、投资机构刻骨铭心的转折点,在此之前, 资金同样会因为担心受到损失而群体性的离开新股市场,
大量的资金盘踞在新股发行市场,追求无风险收益。在此之 这也是一种“羊群效应”。当资金对新股弃之如敝履时,破发
后,人们知道,原来“打新”也可以是赔本的买卖,A股“新股 潮的涌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败”的神话从此开始改写。
“破发潮”之下,各种声音熙熙攘攘。愤激者将矛头指向 各路资金奔逃
新股发行定价过高,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在
事实上,从资金的角度出发,由于原来打新股是一种几
破发潮中遭受损失的部分投资者,则感到自己“很受伤”,并
乎零风险的盈利模式,所以它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了证券市
且这种受伤有些无辜,打新的意愿已大大降低。亦不乏拍手
场中风险偏好最低的那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对于风险
称快者,将破发视为价值的自然回归,以及市场化发行下的
是相当恐惧的,因此当事实上的破发风险出现后,它们撤离
一种进步。
新股市场的速度也会非常快。
如何理解和看待这样一个新股发行的转折点?我们试
二重重装破发后,最新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原来参与
图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并寻求更为客观公正的看法。新股发
过新股申购的中小投资者,有60%以上表示将来新股发行,
行上市即破发,对于市场和投资者,乃至管理层而言,无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