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9月月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VIP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9月月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度(上) 高一语文九月月考试卷 命题人:李红波 分值:100分 时间:2013年9月28日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创伤(chuāng)???  骸骨(hé)???  慰藉(jiè)?   漫溯(shuò) B.夜缒而出(zhuì)????? 戮没?(lù)????  遏制(è)??? ?? 潜(qián)能 C.厚遗(wèi)?????????? 淬火(cù)???  翌(yì)年  ?? 目眩(xuàn) D?巷道(xiàng)????????? 拜谒(yè)???  偏袒(tǎn)???   菲(fěi)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长篙??枯槁??? 雾霭?? 濡溇    ??B.苍桑????笙箫?? 干燥?????暇想 C.榆阴??泥淖??? 斑斓?? 炫目?    ?D.慷慨??? 碳灰???瓦菲???? 扭怩?? 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 弥漫 违反 B、创立 弥留 违反 C、创新 弥留 违犯 D、创立 弥漫 违犯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是我真诚的朋友,经常耳提面命地对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断进步。 B、我市文理科高考状元吕静姝、王晓波,比翼双飞,双双被北大清华选中。 C、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消灭了吴国。 D、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的司马迁,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二、阅读下面,回答问题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以故荆轲逐秦王群臣怪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群臣侍殿上者使毕使于前 1。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17.“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 我 ”的两次感动。 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 我”感动的具体内容。(4分 ) 答: 第一次感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感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