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首位场所:家庭聚餐(42%)、集体食堂和餐饮单位。 最常见的感染源:动物性食品(41%)、 谷类和蔬果(27%)、其他食品(10%)、其余不明原因 。 最常见的致病菌:肠道致病菌 细菌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感染型:细菌直接参与,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 毒素型:细菌毒素,如葡萄球菌、肉毒梭菌 过敏型:细菌分解组氨酸产生组胺造成过敏,如莫根变形杆菌 不传染性细菌病与传染性细菌病的区别 多呈爆发流行 症状基本一致 发病与同一食品有关 无人传人现象 采取措施控制快 同时具备以上五个特点,就一定不是传染性的细菌病。五个特点中,没有人传人现象是最主要的特点。 沙门氏菌 我国食物中毒致病菌之首 主要污染食品:肉类,鱼、禽、奶、蛋类食品。 发生时间:全年,以夏、秋季多发。 主要原因:吃了未烧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它环节污染的牲畜肉。 1994年青海省家庭聚餐,宰杀的牦牛生前感染,宰杀后存放了24小时,当地有吃开锅肉的习惯,加工时间较短,加工过程中生熟食未分开,结果爆发食物中毒,中毒人数1397人,出现腹痛腹泻、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经调查为沙门菌食物中毒。 不良操作:原料污染、储存不当、生熟不分、加热不彻底。 葡萄球菌 广泛存在,引起中毒的主要是能够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一般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葡萄球菌肠毒素。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污染的食品主要为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是含有乳类的冷冻食品。 中毒表现:不发烧,剧烈呕吐,并有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病程较短,一般1~3天痊愈,很少死亡。 预防措施: 不要食用患局部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过的食品 不要食用在较高温度下放置时间较长的熟肉、奶、蛋及其制品 常温下剩饭应放置在阴凉、通风条件下不要超过4个小时 冰箱内存放的食品要及时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饭前便后洗手。 肉毒梭菌 厌氧菌。 产生的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人消化道中的消化酶、胃酸很难破坏其毒性,但很容易被碱或加热破坏而失去毒性。 中毒原因:进食了污染肉毒毒素的食品,并且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 中毒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酱、臭豆腐、面酱和豆豉等发酵食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中毒表现: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随后咀嚼无力、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严重的导致呼吸困难。多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中毒预防:对可疑污染食物进行彻底加热。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不吃生酱。   李斯特氏菌 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动物粪便、蔬菜、青饲料及其它多种食品中,部分正常人体内也可带有此菌。 李斯特氏菌不怕碱,怕热不怕冷,在-20℃可存活一年。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中毒食品: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 中毒原因:食品未经煮熟、煮透,冰箱内冷藏的熟食品、奶制品取出后直接食用。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等,也可引起心内膜炎。累及脑干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预后较差。 中毒预防:冰箱冷藏室内(4~10℃)保存的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周,食用冷藏食品时应烧熟、煮透,牛奶最好煮沸后食用,对肉、乳制品、凉拌菜及盐腌食品要特别注意。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米酵菌酸,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 中毒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中毒预防:严禁用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最好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不食发霉变质的鲜银耳。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对酸敏感;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 多发生在6~10月,海产品大量上市时。 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 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 中毒表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恢复正常,少数严重病人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