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陕西省榆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明: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150分。 2.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A. 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既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A.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 寇:侵犯 B.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奇:认为……奇特 C.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 去:前去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 笃:病情沉重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有军事才能的一项是(3分) ( ) ①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 ②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 ⑤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为尽孝心和解决家用不足,十四岁就勤力耕种,于秋天获得大丰收。最终“足充葬用”。 B.后高祖与吴明彻诚恳相交,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大势,高祖认为吴明彻精通兵法,博览群书,堪称英雄。 C.太建四年,吴明彻被任命为侍中、镇前将军,率军十三余万北伐,在寿阳大败齐将皮景和,夺得辎重无数。 D.太建九年,吴明彻奉命北伐,并多次击溃敌军,后因军溃被俘。不久因忧愤生病,死在长安.享年六十七岁。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5分) 译文: (2)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4分) 译文: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