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萘多吡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DNA断裂研究
邓淑仪 毛宗万*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 合成了N,N-二(2-吡啶甲基)-1-萘甲胺(L1),N,N-二(2-吡啶甲基)-2-萘甲胺(L2)和二(N,N-二(2-吡啶甲基))-1,4-二氨甲基萘(L3)三种含萘多吡啶配体及其铜(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对[Cu(L2)]2+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通过电子吸收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通过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DNA的氧化及水解断裂,发现在氧化机制中,双核铜配合物能快速切割超螺旋DNA为线型DNA,而在水解机理中,相对快速水解DNA的却是一种单核铜配合物.
关键词 萘 多吡啶 铜(Ⅱ)配合物 DNA 晶体结构 凝胶电泳
金属离子与DNA二级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DNA二级结构的异常改变又会导致转录异常,DNA损伤如得不到修复,可能导致突变、致癌、遗传性疾病及细胞衰老死亡,是相当有害的.为了寻找某些疾病及其治疗药物,人们对DNA与金属离子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对能识别、损伤及断裂DNA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是生物无机化学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对小分子过渡金属多吡啶配合物与大分子DN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1-4].过渡金属多吡啶配合物广泛地被研究用于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DNA介导的电子转移、DNA足迹试剂、以及DNA断裂试剂等[5,6].
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间的反应可分为两类:(1)涉及金属中心与糖-磷酸骨架的配位反应,会引起聚合物的水解作用,这是天然酶促反应的重要特征.金属离子能够有效地促进磷酸二酯键的水解,是因为它们可以作为Lewis酸极化磷-氧键以促进其断裂,还可以运送亲核试剂,使形成五配位的磷酸基中间物.(2)涉及金属配合物的氧-还反应,会引起核酸的氧化断裂作用.在氧化机理中,Cu(Ⅱ)被还原成Cu(Ⅰ)再与H2O2反应生成HO·,由HO·攻击DNA糖环上的不同位点,引起糖-磷酸骨架的断裂.产生糖环碎片并释放出碱基.同水解反应不同,氧环性切割的碎片很难再被无损失地连接起来.
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带有萘环的多吡啶双核铜配合物[Cu2(L3)]4+,希望通过多点识别和结合,即两个Cu(Ⅱ)分别与DNA双链的磷酸骨架氧原子作用,而中间的萘环与
L1 L2 L3
DNA双链间沟面结合,从而能对DNA进行有效的切割,这与早期报道的双核铜配合物不同.为了比较,我们还合成了两个相应的单核铜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它们与DNA的作用方式、结合常数和断裂作用.
1 实验部分
合成
1. 1 仪器与试剂
德国Elementar公司VarioEL元素分析仪,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LCQ DECA XP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备ESI和APCI),美国VARLAN公司CAY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arian INOVA核磁共振仪(500MHz)美国,乌氏粘度计.
小牛胸腺DNA(CT DNA)购自华美公司,pBR322DNA购自上海生工公司,二(2-吡啶甲基)胺,1-氯甲基萘,2-溴甲基萘,1,4-二甲基萘购自Aldrich公司.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重蒸水.
1. 2 N,N-二(2-吡啶甲基)-1-萘甲胺(L1)的高氯酸盐的合成
往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氯甲基萘(0.354g,2mmol),二(2-吡啶甲基)胺(0.399g,2mmol),四氢呋喃(10mL),三乙胺(0.203g,2mmol),回流搅拌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白色沉淀,蒸干滤液中的四氢呋喃,得到橙色膏状物(配体L1).密封置于冰箱中保存.滴加甲醇使上述橙色膏状物溶解,在搅拌下再逐滴滴加高氯酸至沉淀不再析出为止(析出米白色粉末状沉淀).抽滤并用少量甲醇洗涤产品,用五氧化二磷干燥.产率68.41%,23H21N3·2HClO4·H2O EA(实验值: C,49.23; H,4.683; N,7.413, 计算值: C,49.54; H,4.520; N,7.540), ESI-MS(实验值: [L1+H]+,340.3; [L1·HClO4+H]+,440.1, 计算值: [L1+H]+,340.4; [L1·HClO4+H]+,440.1), 1HNMR, δH(氘代DMSO): 7.4-8.6(15H, m, ArH), 4.375(4H, s, NCH2Py), 4.440(2H, s, NCH2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