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学研究
∗∗
追踪调查中的追踪成功率研究∗∗
——社会转型条件下的追踪损耗规律和建议
梁玉成
提要提要: 本研究对在中国进行的追踪调查的追踪成功率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提要要
本研究将追踪调查的追踪成功与否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学中的标定
再捕获理论,使用贝叶斯 (Bayesian)统计方法,将追踪成功概率分解为样
本存活概率和存活样本的追踪成功概率。使用该方法应用于从 1989 年到
2009年 8轮的追踪调查数据 (CHNS),从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均证实了作
者提出的中国追踪调查中追踪损耗的城乡差异假设、生命周期假设和社会转
型假设。本研究在实证结果之上,提出了减少追踪损耗的有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追踪调查 追踪损耗 标定再捕获 样本生存概率 存活样本
关键词关键词::
追踪成功概率
一、前 言
追踪调查(panel survey)作为数据收集的手段,其区别于横剖面调
查(cross-sectional survey )的优点在于研究者通过在不同时间点重复
观测同一群体,可以连续收集到被观察者随时间发展的行为和心理的
连续变化数据,从而使得研究者可以分析被研究者的行为演变模式,
以及各类现象之间的因果机制 (风笑天,2006 )。
中国社会学界开展的调查,一直以横截面的时点数据为主,连续
多年并广为学界使用的经典调查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科
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合作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中国社会科
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CSS )”等。近年开始,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多项追踪调查,如中国疾病与
预防控制中心与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健康
与营养调查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北京大学社
会科学调查中心主持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中山大学社会
科学调查中心主持的“ 中国劳动力动态追踪调查 (CLPS )”等。
在中国进行的追踪调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对家庭户
∗ 本文的早期研究曾经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办的 “社会调查年会•2010”、以及香
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举办的 “2011年珠三角社会研究研讨会”上进行报告。本文得到了中国卫
生部疾控中心张兵教授的帮助,约翰霍普金斯的郝令昕教授对本文的初稿给予了详细的评论,
与密西根大学谢宇教授的讨论使作者得到很大的启发,匿名评审人的建议使本文的研究品质得
到了提升,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本文的任何错误均由作者负责。本文受到中山大学“211”“985”
专项基金及 2009 年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的资助,本研究是教育
部 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10YJA840021)的阶段性成果。
1
社会学研究
/家庭成员进行跟踪,跟踪范围不限——无论家庭成员迁移到国内任何
地点,均对其进行追踪调查,这类追踪调查的典型以北京大学中国社
会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动态调查为代表;另外一类是对家庭户/家庭成
员进行跟踪,但跟踪范围限定在被调查社区——只有被调查的家庭成
员迁移没有离开本社区才对其进行追踪调查,这类追踪调查的典型以
中国卫生部疾控中心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国营养健康调
查为代表。
虽然多项追踪调查正在开展,但由于在中国开展追踪调查为期还
不长,因而关于追踪调查本身的理论和研究开展较少,目前这方面基
础性的工作,可查询到的仅有风笑天教授 (2006 )关于追踪调查的概
括性综述、郝令昕教授等 (2010 )关于发展中国家追踪调查的研究性
综述,以及邱泽奇教授领导的“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项目组 (2011 )
关于追踪调查中家庭拒访行为的研究。郝令昕等指出,由于中国社会
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多重急剧变迁之中,在中国实施追
踪调查所面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