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朝诗两首课文精讲 粤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朝诗两首课文精讲 粤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南朝诗两首·课文精讲[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灵运仕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刘宋初期,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使山水描写从附庸玄诗到蔚为大观,演变成山水诗,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做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灵运的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作品《山居赋》颇有名。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谢朓,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如此。谢朓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二、写作背景 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这首诗应是写在423年的初春。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写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可能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离开建业,路上经过三山所作。诗中抒发了登山眺望时的思乡之情。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上有三峰,南北相连。京邑:指建康(今南京市)。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潜虬(qiú) 岖嵚(qīn) 霰(xiàn) 飞甍(mén) 鬒(zhěn) 褰(qiān) 2.词义 徇禄:追求俸禄,做官。 祁祁:众多的样子。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初景:初春的阳光。 绮:锦缎。 练:白绸。 3.通假字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景通“影”,日光。 4.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丽,使……明丽。 5.一词多义 6.成语积累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登池上楼 前八句描写了诗人的人生境遇。诗歌由托物起兴引发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切慨叹。 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所闻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 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志。 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本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头两句,写自己登三山、望京邑。 第二层为中间六句,描写了登、望所见景色。 第三层为最后六句,直接抒写了去国怀乡之情。 这首诗作于诗人刚刚离京赴任宣城太守的旅途中,表现了对故乡的强烈的不忍割舍之情。诗中愁绪不仅是离乡的伤感,也掺杂着对复杂的政治生活无可奈何的心理。诗中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历来为人所称道。后来李白写诗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二、内容详解 三、技巧鉴赏 自然的诗风 若春秋代序,如树枝抽条,似桃花盛开,像大河奔流,毫不勉强,决不做作,从从容容,自然而然,谓之自然。布封说得好:“像小鸡一样破壳而出,他动起笔来只有感动愉快:意思很容易互相承续着,风格一定是既自然而又流畅。”(《论风格》) 自然是自由的,它不拘一格。 自然反对矫饰,矫饰排斥自然。 自然是对必然的服从,矫饰力图摆脱必然。 自然天衣无缝,绝不斧凿痕迹。 苏轼说他作文如万斛流泉,汩汩而出;又说他“未尝敢有作文之意,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之所为。”(范开《稼轩词序》)他的诗词,又何独不然?但自然绝非神来之笔,它如庖丁解牛,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何其自然,“如瞻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这是司空图对自然的生动比喻。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相传他梦见谢惠连,便得到这一诗句。这句写得自然,不费力,却能显出生机,很有意味。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