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择校”的成因及对策 王跃华 指导教师 贾卫红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供给与需求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择校”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本文针对人们为什么会“择校”?“择校”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利用“择校”来实现我们教育的优质化?这些问题展开了阐述。从而使人们能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择校”。
关键词: 择校, 供需矛盾, 优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供给与需求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择校”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有一项调查说:“人每天都会面对十多次的选择”例如早晨起来是吃馒头还是吃面包;出门是坐车还是骑车;回家是先吃饭还是先睡觉等等。总之,每天我们都会面对许多大大小小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我们都会有所取舍。对于教育我们也有着自己的选择。试想当初“孟母三迁”不也是一种对教育的选择吗?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机遇的基础,而且许多研究也一再的表明,学习成绩与收入、能力、社会参与程度、政治功效和许多个人的优势成正比。因而如何让自己的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为其人生创造更好的契机,就成为众多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择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的。他的设想就是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这种竞争机制引入教育界,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迫使学校对自身做出改革,或者淘汰出局,最后存在下来的学校自然就是被公众所认可的学校,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我国的“择校”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这几年人们对于“择校”更是越发狂热。下面就我国“择校”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如何应对“择校”做了一些论述。
一、我国“择校”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国家,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国家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又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世界不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在20世纪末期国际平均投资水平为3.75%,而我国只达到了2.79%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差0.96%,而与此同时的美国的实际投入水平为5.6%,法国为6.2%,英国为5.5%,和我国同属亚洲地区的日本为3.8%,泰国为4.5%,印度为3.7%。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投资比例显著低于国际水平,更不用说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了,就连和我国国力相当的印度相比也存在差距。进入21世纪后我国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比例,从2004年的数字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现今的教育实际投资水平为3.45%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差0.75%,与过去相比这个差距已有所改善,但仍旧不足。正是由于这种教育上的投入不足,制约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那么如何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呢?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各地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 ,都曾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建设和发展了一部分学校 ,使这些学校成为“重点校” ,客观上造成这些“重点校”与其他普通学校在校舍、教育教学设施、师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加之择优选拔、层层淘汰的考试制度 ,这些学校在生源上又高出其他学校一截 ,由此形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可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 ,对子女接受优良的教育就有了强烈的需求 ,这就产生了社会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之间的供需矛盾。“择校”也就应运而生了。
2.人口频繁流动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商品的流通、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固守一方的劳动格局和保守的用人制度,随着原单位的解体、分化,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者的子女随迁,就要求子女在新的住所就近入学。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不可能总是单身一人,总会有家庭有孩子,也同样面临受教育的问题。另外优质教育的缺稀,永久性居民为了达到择校的目的也自愿当起了流动人口。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现住地与户口登记不一致的有14439万人。其中跨省的有4242万人,省内有10197万人,在省内不一致人口中,有2332万人是市区内人户分离的,在这些数据中还不包括黑户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要受教育就只能“择校”。
3.就业形势日益严重
据估计我国2005毕业的大学生为338万人,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doc
- CA-100型混凝土泵送剂在搅拌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与.doc
- CGA工艺回收金矿选矿流程沉积物中金的研究问题:在用球磨机湿磨.doc
- EDC中微量水分测定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pdf
- Hpylori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演化的关系.pdf
- MIDASCivilVer670版本中温度自应力的计算.pdf
- Oracle数据库中long,lob类型的区别及转换.pdf
- Oracle数据库中longlob类型的区别及转换.pdf
- R410A新冷媒家用空调压缩机的设计与试验.doc
- Title《香港和广州:旧城改造的模式及行动者比较》Author徐.pdf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河南省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州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湖南省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DB13_T2694-2018 地理标志产品 兴隆山楂.docx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中国氯气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2025年衢州常山县统计局公开招聘编外统计员13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ADAPT耳机460 460T用户手册.pdf
- 飞机飞行性能试验技术手册(译文).docx VIP
-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三年级数学试卷.pdf VIP
- 中国非标管状电加热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车辆照明及电气信号设备制造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2023简化模板: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3-2009.pdf VIP
- 21CG54图集—YJ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pdf VIP
- icu轮转护士汇报精品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