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专题知识点梳理6.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中考语文专题知识点梳理6 一、考点分析: 考点1 朗读、断句、停顿。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考点2 文言实词 1、重要实词 文言文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词 4、通假字 5、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东面(面向)而视 。 (《愚公移山》) 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箕畚(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虽乘奔(奔驰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动词活用为状语 例:入(在国内)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以为天下之美(盛美的东西)为尽在己。(《秋水》)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余悲(同情)之 。 (《捕蛇者说》)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少(认为少)仲尼之闻。 (《秋水》) 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君将哀而生(使……活下去)之乎。(《捕蛇者说》) 考点3 文言虚词 重点是“之、而、于、以、其”等 考点4 文言句式的判断与重点语句的翻译理解。 判断句 多用“者”“也”句式。 省略句 主要是省略主语,其次是省略介词或介词后的宾语。 倒装句 谓语前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 例: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 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被动句 标志性词语“为……所……” “为” 如:天子为动 “于”“见+谓语+于”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考点5 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自然、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完美地体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翻译方法。 A “留” 专用名词可不译。 B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C “删” 删去不译的词 D “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语换成现代语。 E “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 考点6 文言语段阅读。能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如提取文章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 二、知识点梳理 字音、字形 两涘( ) 渚崖( ) 殆 ( ) 万仞( ) 荷担者( ) 始龀( ) 穷匮( ) 厝( ) 孀妻( ) 箕畚( ) 朔东( ) 亡以应( ) 蔡桓公( ) 立有间( ) 腠理( ) 医之好治( ) 不应( ) 还走( ) 汤熨( ) 火齐( ) 啮人( ) 得而腊之( ) 挛踠( )瘘疠( )当期租入( ) 嗣( ) 几死者( )数矣( ) 甚戚( )莅事者( ) 蹙( ) 殚( ) 相藉( ) 顿踣( ) 呼嘘( )曩( ) 隳突( ) 谨食之( ) 俟( )汉塞( )候骑( )燕然( ) 泊秦淮( ) 探看( )徘徊( )琼楼( )低绮户( )泾流( ) 骨髓( ) 转徙( ) 恂恂而起( )视其缶( )熙熙而乐( ) 征蓬( )宫阙( ) 婵娟( ) (第六单元) 三省吾身( ) 为人谋( ) 韶( ) 莫春( ) 冠者(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喟然( ) 箪食( ) 蹴而( ) 得我与欤( ) 寝祍( ) 绳纆( ) 一石( ) 食马者( ) 不外见( ) 蓟北( ) 鹧鸪( ) 其恕乎( ) 豆羹 ( ) 持箠( ) 泄于目( )尽粟一石( ) 传说( )庖丁( ) 把椎( ) 骈死( ) 槽枥( ) 殴击( ) (第七单元) 第六单元 1.通假字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直接,一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集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