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精选素材:《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地理精选素材:《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固体地球的圈层结构 纵波:纵波是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即挤压和拉伸传播的,在固、液、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横波的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振动很强烈,它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重要原因。人们所感受到的振动是多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古登堡界面:1914年,美国学者古登堡(Gutenberg)发现地下2900千米处存在地震波速的间断面,首先是发现距震中11500—16000千米的范围内存在地震波的阴影区,解释为存在地核,其次是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纵波存在一次由13.6千米/秒突然降低的截面,而横波则突然消失了。后证实这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该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面。 莫霍界面: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1909年研究萨拉布地区一次地震时发现在地下33千米处地震波的波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6—7千米/秒突变到8千米/秒,说明组成物质明显不同。持续研究发现,这一界面具有全球性,并经证实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因此,该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莫霍面在大陆地区深度约20—70千米,大洋地区7—8千米。 地球并不是均一的整体,通过地震波记录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固体地球是由不同圈层构成的。由地球的中心至地表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震波是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震波分为面波和体波。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面波是那些在外层围绕地球传播的波;体波是那些沿着一定传播路径穿过地球内部的波。面波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大量有关地球的资料,但为测定地球内部结构,我们必须把研究工作转到体波方面来。 岩石圈是巴雷尔于1914年根据板块理论提出的地球圈层概念。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的厚度是变化的,大洋部分在洋中脊的最新部分只有6—8千米,在最老部分则有100千米;大陆岩石圈更厚一些,基本上在100—400千米。 软流圈是巴雷尔(Barrell.Joseph)与岩石圈同时提出的地球圈层概念。它位于上地幔低速层之下至过渡层上部。软流层温度较高,但刚性较弱,能够长期缓慢变形,相对低温的、刚性的岩石圈可作为一个整体漂流在软流圈之上。 地壳是地球最表面的构造层,只占地球体积的0.8%。根据其性质可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地壳和地幔之间以莫霍面分界。 地幔位于地球金属地核之上的巨厚的硅酸盐圈层,是地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球体积的82%),地幔受到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加热,引起地幔内部的大规模物质对流,通常认为板块的运动是由这一对流驱动的。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根据波速在400千米和670千米深度上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可将地幔分成由浅至深的三个部分: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 地核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地震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地核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地核和外地核。 二、水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球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永不停息的大系统。 其次,各种水体不断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陆地水得以更新、补充。 再次,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水的携带、溶解,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四大圈层之间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转换。 最后,水循环不仅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而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不断塑造着各种地表形态。如:大气运动输送水汽,一股使沿海气候湿润,而内地干旱少雨;在全球形成两大多雨带(热带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两大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 三、生物圈 生物圈也叫生态圈,它是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 地球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等不同的圈层,这三个相互重叠重迭、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形成水中有气、气中有水、土中有水有气的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依靠三个圈层提供的物质和太阳辐射能量生存发展,同时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造各圈层的成分和性质。地球表面的三个无生命的物理圈层,只有出现了生物相互进行积极的生命渗透之后,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coco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