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和''论探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46· 张载“和’’论探微 刘 学 智 内容提要: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 “和”论具体体现在“太和”、“心和”、“中和”以及“仇必和而解”、“民胞物与”等概念或命题 中。从宇宙论层面的“太和”,到道德心性论层面的“心和”、“中和”,再到社会伦理层面的 “民胞物与”,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天人合一“和”论体系。此论上承《易》、《孟》、《庸》等 “和”的思想,下启宋明理学以“和”为取向的心性修养论。张载“和”论对其体系的“天人合 一”特征、道德心性论特质的彰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 界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张载 和 太和 心和 中和 民胞物与 仇必和而解 众所周知,虽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但是这个命题则是由宋代张载首次明 确提出的。①对于学界曾流行的把儒家的“天人合一”解释为“天人和谐”的误区,笔者曾撰专文进 行过辨析⑦。近又发现、,有学者所提观点与笔者八年前所提观点基本一致,即都注意到儒家的“天 人合一”是基于道德心性论意义上的“天人一体”,而不能简单等同于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天人和 谐”。③不过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儒家的“天人合一”不能简单地、狭义地理解为“天人和谐”,但 “和”确实是张载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 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 “和”的本义,据许慎《说文》口部:“味,相应也。从口,禾声”,指相应,但在运用中其含义则发生 了诸多变化,意义更为丰富。《故训汇纂》举“和”的含义或用法有二百多种,主要的如相应、调和、柔 和、谐和、平和、顺和、和洽、和乐、和气、调适等等。④《尔雅》:“雍雍优优,和也。”《国语》“论比协和”, 韦昭注:“协,和也,和其刚柔也。”《苟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礼记·乐记》:“其声和以 柔。”这些都分别有调和、调适、和气、和顺等义。如果从一般抽象的或哲学的意义上说,其意义主要 有,其一,“和同”之和,即与“同”对应的“和”。《国语》卷一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 之和。”韦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君子和而不同。”即不同质之物相济谓之“和”,相反而 同质东西的直接同一谓之“同”。作者主张取和而去同,不主张“去和而取同”的态度和做法,坚持了 矛盾统一的辩证观。其二,“和谐”、“和调”。《尔雅·释诂》:“谐,和也。”《周礼·春官》:“以和邦国, 以谐万民。”这里,和、谐可互释并用。《周礼·地官》说“正日景以求地中”,此“日景”所至之“地中”, 即体现了“阴阳之所和”。《文选》卷五一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这里 ①《正蒙·诚明》:“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②刘学智:《“天人合一”即“天人和谐”?——对儒家“天人合一”的严重误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 期。 ③刘立夫:《“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哲学研究))2007年第2期。 ④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37—341页。 张载“和”论探微 · 47· “和”有调适、和谐之义。其三,“中和”,见于《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注:“中”,谓情发而皆中节,“和”谓中节之情正而“无所乖戾”。 朱子《论语集注》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句,说:“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 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中和”又是人的一种适中恰当的中正气象。 张载的“和”论对前人的说法,既有承继,又有新的发挥。通过发挥,“和”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 占有了重要地位。试析如下。 1.“太和”。“太和”一词较早出现在《庄子·天运》中:“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 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这里的“太和”是指四时调理、阴阳和顺的极佳 状态。此后《易大传》说:“保合太和,乃利贞。”朱注:“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也似指具体的 “冲和之气”。张载《正蒙》把“太和”作为首篇,并主论“太和”在以气为本源的宇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