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模型基本假设的放松,说明
任何一种经济分析范式都不可能对经济主体做出完美的符合现实的
假设。如果把这种不完美的基本假设应用于所有经济主体势必导致其
局限性和某些“悖论”,如博弈实验中与传统经济模型预言相悖的现
象和数据,就是因为传统经济模型假定所有经济主体都是自私自利
的。随着神经科学、可控实验技术和博弈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弈
实验证明了诸如利他主义、公平偏好、互惠偏好等非自私自利的社会
偏好也是经济活动主体的普遍特征,这些博弈实验数据及其认识促使
经济理论研究中不得不考虑经济主体的非自私自利特征,而经济理论
中基本假设的演变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面对激励契约
中的异常现象和困惑,论文在放松自私自利假设基础上,试图把诸如
公平偏好和互惠偏好等社会偏好模型化为经济主体的效用,从而把公
平和互惠的心理特征融入到委托—代理和社会困境的分析框架中,构
建更加符合现实和经济主体特征的激励问题行为分析框架。
论文以绩效一报酬低敏感性、团队搭便车和社会困境问题为导
向,构建了社会偏好视角下的激励问题行为分析框架:借鉴社会偏好
理论、行为博弈理论、行为经济学和委托一代理的研究成果,运用规
范分析和数理模型化方法,对社会偏好如何模型化效用函数;社会效
用函数如何融入委托一代理模型的代理人效用函数和社会困境的参
与者效用函数中进行了探究。以它们对效用函数影响机理为基础,对
社会偏好道德风险条件下的线性激励契约、团队激励契约的结构和效
率进行了严密数理逻辑分析;也分析了社会偏好对投资博弈均衡的影
响。通过这些探索,论文在构建行为激励契约理论过程中取得了以下
成果:
(1)在激励契约理论中引入了“非自私自利”假设,在此基础
上对行为激励契约分析框架及内容进行了界定:(i)行为激励契约理
论使用博弈实验或现场问卷调查证据和心理学直觉知识来概括自利
标准假设;(ii)使用心理学规律弱化自利性假设的行为经济学子集,
同时也是标准激励契约理论的拓展,成为行为契约理论主要内容;
(iii)使用实验经济学家发展的社会效用函数来获取对人类心理动机
更加现实的描述;(iv)把社会效用函数融入效用最大化分析框架中
来分析激励契约结构和效率。在行为激励契约理论界定下,拓展了融
入社会偏好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分析框架。
(2)借鉴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和权值函数把社会偏好因子,
特别是参与者公平偏好因子融入委托一代理模型的效用函数中进行
研究。具体构建了反映非公平规避因子,并获得了公平偏好模型参数
特征的效用函数形式。该效用函数体现了对“有利非公平”和“不利
非公平”的不同敏感性,从而与经济主体心理特征相一致,俘获了社
会偏好模型参数特征,为具体激励契约结构设计和效率研究提供了理
论依据。
(3)对中国报酬业绩敏感性关系进行了分行业和区域的实证检
验,检验结果是: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竞争行业;无论是不发达中部
地区还是发达东部地区,业绩报酬相关性都低于6%,即业绩报酬低
敏感性在我国也是经典委托一代理中一个不能解释的困惑。论文将代
理人心理特征融入绩效报酬激励契约之后,对业绩报酬低敏感性做出
了合理解释:在考虑代理人公平偏好心理特征下,努力水平与分享系
数关系并不是传统模型预言的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的。而这种非线
性关系基本上解释了绩效报酬契约中的悖论:业绩报酬的低敏感性问
题,即在非公平规避条件下当分享系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给予更少
的货币报酬不一定就会降低努力水平,如在卢满足l胪1/z条件时,
货币分享的减少也会导致努力水平的提高e。(∥亿)=e+;而在∥满足
o卢1/2条件时,货币分享的增加也会导致努力水平的降低
,lJB扣●=;o
(4)把社会偏好融入到团队激励契约中,证明了以下观点:(a)
如果团队成员是适度竞争的,那么具有社会偏好的团队成员的努力大
于自私自利团队成员的努力水平,这样在团队激励中除了物质激励
外,公平分配也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团队成员努力的方式;(b)只要在
团队内引入非公平规避的团队成员,就可以设计出满足预算平衡的团
队激励机制,从而解决了Holmstrom的预算平衡和帕累托效率不可兼
容的问题,这说明在团队中引入公平或互惠偏好的团队成员可以消除
偷懒的机会主义行为;(c)把公平偏好融入到自私自利的横向监督模
型中,可以提高合作团队成员对不合作团队成员的惩罚概率,并且提
高团队合作水平,这与博弈实验结果相一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