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对开蕨两种繁殖技术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INESE H0RTICULTURE ABSTRACTS 东北对开蕨两种繁殖技术的研究 王 蕾 顾德峰 王海峰 (1.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德惠市农业开发总公司,吉林 德惠 1303。。) 摘 要:以东北对开蕨 协 庙 K0m.)的孢子叶为繁殖材料 ,进行组织培养繁殖和常规人工播种繁殖。结果 表明:不同的繁殖方法对东北对开蕨孢子的萌发和原叶体的增殖有明显影响,组织培养繁殖的孢子成活率较低但 原叶体增殖率为45%;人工播种繁殖的孢子萌发情况很好但原叶体的增殖率为54%。从东北对开蕨完整植株形成来 看 ,组织培养技术更适宜其生长。 关键词:东北对开蕨;孢子叶;组培快繁;人工繁殖 东北对开蕨 ( 庙p|彻 Kom.)属铁角蕨科 7min、10min6种时间的灭菌,无菌水冲洗6次 ,无菌滤纸 ∽ 砌 c P)对开蕨属( ,£),仅一属一种。自然贮 吸干表面水分后接入培养基中 (见图l、表1)。 量极少,是世界稀有物种。对开蕨叶形奇特,颇为耐寒, 雪中亦绿叶葱葱,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Ⅲ。我国1980年首 次发现东北对开蕨在长白山有分布,因其分布狭窄,繁殖 力很弱,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破坏,已被列为国家二级珍 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 。而且据记载,东北对开蕨为野生药 用蕨类植物 ,全草可入药,有消炎、利尿、止血的功效 ]。 由于它是我国近年发现的稀有种,所以有关的研究甚少, 只有王立军 、谷安根 、刘保东 、宋 占江 等人对东北 对开蕨的解剖形态学及次生维管组织、配子体发育等方面 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其更好的增殖繁衍下去,利用其孢子 进行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只有顾德峰 进行了初步报道。在 常规人工播种繁殖方面还没有相关研究。因此,利用上述 图1 东北对开蕨孢子叶接种 两种技术对本种的研究是相当有意义的,尚处于初步摸索 阶段。 培养条件:100~2o0lux散射光下 ,光照l2h/d。白天 l 材料与方法 温度25~26℃,夜晚20~22℃。 东北对开蕨(砌 括 n Kom.)采 自吉林农业大 1.2 东北对开蕨孢子叶人工播种繁殖 学植物园温室。 在孢子囊即将裂开成熟(7月)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 1.1 东北对开蕨孢子的组织培养 以孢子囊为中心切成1.0cm ×1.0cm小块 ,分别栽入装有草 取东北对开蕨含有成熟孢子囊的孢子叶,先用清水 炭和沙土的基质中进行套袋保湿培养,平均每个塑料小钵 将孢子叶清洗干净,但不要过多触及到孢子囊,在实验 中栽入两块(见图5)。 室中将孢子叶切成1.0cm ×0.5cm大小,无菌条件下用 培养条件:100~200lux散射光下 ,光照12h/d。白天 0.1%HgCl2溶液分别进行了3min、4min、5min、6min、 温度25~26℃,夜晚20~22℃: 1.3 孢子叶孢子萌发率和原叶体增殖率的统计 表1 东北对开蕨孢子萌发培养基种类 (g/L) 接种60d后,分别对两种繁殖方式的孢子叶孢子萌发率 Table1 ThePhyllitisjaponicaspore 进行调查,萌发率的统计方法如下: germinate Culturemedium 孢子 叶孢子萌发率=萌发的孢子叶数 /接种总数 × 10O% 培养80d后,统计原叶体增殖率,方法如下: 原叶体增殖率=培养80d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