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設資料與內容標誌 淺談數位化的文章和其語意處理.ppt

後設資料與內容標誌 淺談數位化的文章和其語意處理.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後設資料與內容標誌─ 淺談數位化的文章和其語意處理 謝清俊 銘傳大學講座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從數位化看文章生態的變遷 數位化改變了溝通的生態,擔任溝通中介的文字紀錄或文章,其生態也必然風行草偃。如: 網際網路上「輕薄短小」的文章。 迎合青少年味口「圖多字少,膚淺花俏」的圖文夾雜。 有關閱讀習慣和認知行為變遷的研究報告。 電腦中數位化的文章。 引起文章定義(界定)和範疇的問題。 文章定義與範疇的問題 文章經數位化存在電腦中時,只存文章的信息是絕對不夠的,必需把一些有關背景的情境資料也存起來,並與文章作適當的連接。所以,我們習以為常的文章,到了電腦裡就必需含蓋文章情境的某些信息,並且要和文章構成一個整體。 「互為文本(Inter-textuality)」理論 Julia Kristeva 文章內容與外界的聯繫 hyperlinks 表現內容的手法與語文的應用 呈現 ( presentation ) 輸出至個種周邊設備, 如螢幕、列印設備… 內容之外化 標點、句讀、標題、章節段落… 位置、字體、色彩、加網加邊、美工加工… 標誌 (markup)與內容標誌 (content markup) 通用結構 ( DTD ) 版面的、結構的、 語文的、內容上的… 標籤集 (tag set) 後設語言(meta-language)和後設資料 (metadata) 數位化文章的界定 數位化的文章,該不該包含傳統文章外的情境信息? 將文章與情境信息合為一體的作法 : 文章與其後設資料 作者、寫作日期,出版處,發行人…… 書籍:以前出書不必提供書目資料,現在則必需提供。 投稿需附檢索詞、摘要、作者的信息等 …… 這就對文章的界定產生了疑惑,使文章的概念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在電腦中只有文章本身是不夠的,必需和情境信息一起打包,文章才算完成。 情境(context) 許多人以為情境只是「上下文」,其實「上下文」是context 在語言修辭「情境」下的意義。 情境對文章而言,可泛指文章作成時所有相關的背景,包括: 與其他文章相關的背景 作者相關的背景 如:作者生平、成書時間、著作時的身心狀態…… 時代相關的背景 如:政治背景、經濟背景、軍事背景…… 是承平還是戰亂、天災人禍、社會重大事件…… 文化相關的背景 如:三武之亂、滿清入關。又如:有電視、手機、網路之後 …… 情境(context) 一旦作品完成,情境信息即已固定,且恆久不變。 此所以文物為文化之記錄。 意義是依情境而定的。情境既已固定,則作者創作的原意亦隨之固定。 但閱聽者可依閱聽的情境作詮釋。 『作者已死』 羅蘭?巴特(釋義學) 詮釋是創新的一種。 若無法描述情境,則無法真正處理語意。 情境(context) 因為情境信息必需不分國家、種族,甚至於不分電腦機種都要能夠處理,所以需要用一種電腦會處理的通用人工語言(general artificial language) ,也就是後設語言,來描述。 後設語言不僅僅可以描述情境信息,文章內容的注疏、註釋,以及文章之間彼此的參照,甚至於文章內容與實物之間的聯繫關係等,也都可以用後設語言描述 。 數位化文章的表達 文章的結構在電腦中產生了根本的改變:變成以自然語言和後設語言相輔表達的雙重結構: 以自然語言寫文章本身 以後設語言描述數位化的文章與外界的各種關係。 文章數位化後信息之表達 後設語言 有些學者認為,後設語言越來越重要:往後的年輕人除了母語外,其次最重要的不是外語,而是後設語言。 因為它是超越國界、不分種族、文化,能跨越時空、讓你充份表達思想、意念的人類共同工具 。 後設資料的認知 有人引據國外的文章,說後設資料就是「資料的資料」。 有了這樣的說法,許多人便認定: 「除了文物數位化的本身之外,所有其他的資料都屬後設資料」。 其實,這樣的認知是有問題的! 後設資料的認知 說後設資料是「資料的資料」,只是為了闡明後設資料這個概念的性質,並不是將後設資料定義為「資料的資料」。 因為,後設資料固然是「資料的資料」,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料的資料」都是後設資料 。 將後設資料界定為「資料的資料」這種認知,與「不吃豬肉的都是回教徒」犯了同樣的邏輯錯誤。 後設資料的範疇 現行的任何後設資料,其 表達的方式 訂定的規格,以及 標籤 (tag) 或欄位 (field) 的選擇和數目等 都限制了後設資料的範疇。 這很明顯表示: 不是所有的「資料的資料」都是後設資料。 要明白數位化的後設資料,不能把資料二分為資料和「資料的資料」這樣籠統的概念去理解。 時下後設資料的性質 目前的後設資料都是為了某類文物訂定的。 比方說,書目資料是一般書籍的後設資料,新聞有新聞的後設資料,玉器、青銅器、畫作、雕刻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专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